2022年的新年伊始,在一句“欢迎参观芜湖好人馆”的热情招呼声中,芜湖好人馆业余讲解员们开启了新的一年文化志愿服务。
“最初志愿者都是平均年龄超过 60 岁的老人们。他们中有曾经的广播员、有退休干部,还有在职的幼儿园园长……”就是这支“超龄”讲解员队伍,累计志愿服务达到15000小时,人均服务 315 小时,队长朱翠华说起这些满心自豪。
朱翠华十多年前由幼教岗位退休之后,投身于社区文化志愿服务,并以优异表现获评“芜湖好人”。2015年,芜湖好人馆开馆,请她来组织讲解员队伍,朱翠华欣然应允。她指导团队首先把枯燥的材料稿转换成鲜活口语,让好人的善行得以生动再现。“好人馆,展出的是故事,是人生,是大爱,是感动。我们对每个好人的事迹都进行梳理、提炼,形成一套符合观众需求的形式。”朱翠花的同事张洁芳介绍道:“好人馆初创时,我们拿到的讲解文本长达 50 多页,馆里要求讲解全程脱稿,对于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来说,记忆力早已下降。朱老师为我们做好了示范榜样:她把材料稿拆开后,贴在家里的门上、冰箱上、厨房里,抬头就看见,做家务背,买菜背,连在小区散步都在背。有一次,市文明委举办好人事迹演讲比赛,我就按照这个方法,仅用了两天时间就脱稿参赛了。”
志愿服务队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创作编导大量的诗朗诵、小品、快板、三句半等文艺节目,带领群众活跃在基层文化舞台。朱翠华创作了新编快板《今年过年不串门》《众志成城抗疫情》,并录制成视频,用普通市民能够听得懂、易传播的形式对疫情防控知识进行宣传。他们还四次走上商合杭高铁大桥,慰问建桥工人,把芜湖好人的事迹向建桥工人们宣讲,同时又采访建桥工人的先进事迹,回到芜湖各社区宣讲。
在芜湖好人馆志愿服务队的带动下,志愿精神走进校园。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都成立了志愿服务队,芜湖市第 29 中学成立了“学雷锋小组”、芜湖师范附属小学组织成立“小百灵合唱团”,积极参加好人馆活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年轻人,利用节假日来到芜湖好人馆志愿服务,志愿者队伍像滚雪球一样发展壮大。每一个人也都非常积极热情,像吴京敏家有80多岁老母亲,住地又远,每次讲解都能随叫随到;一副甜美播音腔的李平、开江荣,讲解字正腔圆;形象气质俱佳的何清、吴群,都已成长为好人馆骨干。(郜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