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 月 11日上午,在注射四天的动员剂后,亳州市涡阳县“90 后”小伙肖志成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式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这份“生命种子”将使一名 31 岁的血液病患者重获新生。
当天上午 8 点 10分,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采集室里,肖志成安静地躺在采集床上,随着血液循环分离机的启动运转,血液从肖志成的手臂流出并进入血液循环分离机内,捐献工作正式开始。
“ 终 于 正 式捐献了,我很期待,也很激动!”肖志成说,能够配型成功是自己与患者之间的缘分,也是值得自 己 骄 傲 的 事情。1993 年出生的肖志成,是安徽德隆投 资 集 团 的 一 名 职工,平时热爱公益,经常参与无偿献血。在一次无偿献血时,他采集了造血干细胞样本,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2021 年 11 月,肖志成在和妻子看电视的时候,看到一位白血病女孩的故事特别有感触,他说,自己当时感觉十分心疼。让肖志成想不到的是,第二天他就接到了来自红十字会的电话,电话中通知他与一名男性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希望他能够进行高分辨配型。
接到通知后,肖志成立刻表示愿意捐献并配合检查。为了把身体调整到最佳配型状态,肖志成开始锻炼、戒烟、戒酒、控制血压,积极配合医院各种检查。最终,经过一系列体检,确认肖志成符合捐献条件。按照中华骨髓库的安排,肖志成于 1 月 6 日入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注射4天的动员剂后,1月11日正式进行捐献。
中午 12 点 10 分,经过 4 个小时的循环分离,342 毫升的造血干细胞被成功分离出来,肖志成成功完成此次捐献工作。“希望这些造血干细胞尽快输进患者体内,希望他能够早日康复!”肖志成激动地说。
据了解,肖志成是亳州市第 18 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截至 2021 年底,该市共有1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成功完成捐献,3304 名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加入中华骨髓库,为血液病患者带来重生的希望。(高亚男 本报记者 蒋云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