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安徽合肥到四川巴中,距离约 1200 公里,在交通高速发展的今天,不过是一张车票的距离。然而,对于想要回家的女子李华(化名)来说,却是漫长的38 年……近日,合肥市救助站成立试送小组远赴四川帮助李华寻亲,一路辗转,终于帮她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
2020 年 7 月,合肥警方接到群众报警称,一名女性流浪人员行为异常。接警后,辖区派出所联合瑶海区民政部门将女子送至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
女 子 头 发 凌 乱、行 为 异 常 ,无法正常沟通,身边仅有一张年代久远的手写版身份证,显示其姓名为“李华”。根据这仅有的线索,救助人员随即展开身份核查。可是,身份证信息显示的当地 社 区 给 的 反 馈 却 是“ 查 无 此人 ”。 救 助 站 又 尝 试 了 其 他 途径,但一时间仍无法确定其身份信息。
在医院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李华的病情有所缓解。在2021年 5 月的一次交谈中,救助人员发现李华给自己换了一个称呼,称自己叫“李琼某”。根据这个关键信息,救助人员再次和当地救助站取得联系。经协查,当地确实有一位“李琼某”,但此人一直没有离开过家乡。
寻亲线索一次次中断,但救助人员始终没有放弃。经过不间断的治疗,李华的精神情况越来越好。日常交谈中,李华陆续提供了更多关于自己的信息:她的老家在四川省巴中市一个叫和平村的地方,30多年前,她和丈夫吵架后离家出走。她有一双儿女,离家出走时,大儿子七八岁,小女儿三四岁。因为精神状况不好,她离家几十年间辗转全国多地,后因流落街头在合肥得到救助。
“我想要回家!”望着李华殷切的眼神,合肥市救助管理站负责人决定成立试送小组,陪同她前往巴中千里寻亲。
2 月 21 日,合肥市救助站试送小组一行四人陪同李华踏上了寻亲之路。
30 多年过去了,李华口中的“和平村”是否存在?那真的是她的家乡吗?带着这些疑问,合肥市救助站试送小组前往巴中市公安局进行户籍查询,随后将寻亲方向锁定在南江县。
然而,经过南江县当地派出所户籍查询,按照李华提供的亲属姓名,查询到的人员信息与她没有实际关联,而她确切的身份信息依旧无法确定。
正当寻亲陷入僵局,一名前来办事的群众提供了一条线索。当时,李华向救助人员提到她记忆中的一些人名。那名前来办事的村民无意中听到后表示:“你说的‘李某年’我认识呀!他是我们当地有名的兽医。”
顺着这条线索,大家最终确定了李华的家乡:和平镇。当天,一行人到达和平镇后,当地相关人员向大家提供了一个新信息:李华多次提及的那个名字“李琼某”,其实是李华的堂妹。
据其堂妹介绍,当年,李华离开家乡后不久,她的丈夫带着儿子也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信,家中只留下一个小女儿和祖父母生活。如今,42岁的女儿早已有了自己的家庭,就住在临镇。
几经辗转,在当地村书记的带领下,李华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女儿。
38年的距离,让这对母女相认的现场格外令人动容。看到女儿泣不成声,李华也泪流满面,口中一直重复着“我回来了,我回来了”。
当地政府相关人员表示,接下来将会妥善安置好李华,帮她办理恢复户籍的相关手续,让她尽快享受到民生保障。(沙俊 姜海强 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