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2-03-10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宿松县洲头乡:少年宫变身多彩精神家园

    摘要:在安庆市宿松县洲头乡金坝村的“复兴少年宫”,7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有各类图书、电子设备、乐器等。一年四季,这里有各类阅读活动、文娱活动,成为附近学生学习知识和娱乐的多彩精神家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

  • 为家园添绿

    摘要:近日,共青团铜陵市委员会、铜陵市青年联合会共同开展“铜在蓝天下童植希望林”主题活动,组织该市100余名少先队员到郊区灰河乡义务植树林植树,培养孩子们的爱绿护绿和环保意识。陈晨/摄

  • 肾脏健康“从娃娃抓起”

    摘要:今年3月10日是第17个世界肾脏日。3月8日,马鞍山市含山县铜闸卫生院组织医务人员走进含山县铜闸中心学校,通过讲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发放肾脏病防治宣传资料以及健康咨询等形式,向学生们普及肾脏病防治知识

  • 民警及时救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隼

    摘要:本报讯3月2日上午,蚌埠市淮上区一家企业车间内飞来一只模样奇怪的小鸟,不小心钻进了夹层玻璃中,保安无法将其救出,遂报警求助。民警到达现场后,发现这不是一只普通的小鸟,而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隼,遂及时对

  • 四川女子离家三十八年救助站千里助其归家

    摘要:本报讯安徽合肥到四川巴中,距离约1200公里,在交通高速发展的今天,不过是一张车票的距离。然而,对于想要回家的女子李华(化名)来说,却是漫长的38年……近日,合肥市救助站成立试送小组远赴四川帮助李华寻

  • 路遇火灾,六名退伍军人挺身而出

    摘要:本报讯道路旁的河堤上,枯草、树枝等熊熊燃烧,并且借着风势不断蔓延,过火面积很快达到上千平方米……六名路过的退伍军人见状,立刻下车扑救,最终将大火扑灭。3月2日中午,发生在亳州市谯城区亳古路赵桥乡至古城

  • 乘客地铁突发晕厥辅警上演“生死时速”

    摘要:本报讯3月5日下午,为及时救助一名突发晕厥的乘客,合肥轨道交通3号线辅警与站务人员一起在地铁站内上演了一场“生死时速”。3月5日下午,合肥轨道交通3号线安医大二附院站警务室内,第四警务区中队长赵云双眼

  • “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山里的一草一木”

    摘要:日前,宿州市萧县庄里镇尠沟村护林员庄广德获评2021年度“安徽省最美生态护林员”称号。今年55岁的庄广德曾因病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6月起,村“两委”安排他担任乡村护林员,负责管护2000多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川女子离家三十八年救助站千里助其归家

   期次:第7793期   

本报讯 安徽合肥到四川巴中,距离约 1200 公里,在交通高速发展的今天,不过是一张车票的距离。然而,对于想要回家的女子李华(化名)来说,却是漫长的38 年……近日,合肥市救助站成立试送小组远赴四川帮助李华寻亲,一路辗转,终于帮她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

2020 年 7 月,合肥警方接到群众报警称,一名女性流浪人员行为异常。接警后,辖区派出所联合瑶海区民政部门将女子送至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

女 子 头 发 凌 乱、行 为 异 常 ,无法正常沟通,身边仅有一张年代久远的手写版身份证,显示其姓名为“李华”。根据这仅有的线索,救助人员随即展开身份核查。可是,身份证信息显示的当地 社 区 给 的 反 馈 却 是“ 查 无 此人 ”。 救 助 站 又 尝 试 了 其 他 途径,但一时间仍无法确定其身份信息。

在医院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李华的病情有所缓解。在2021年 5 月的一次交谈中,救助人员发现李华给自己换了一个称呼,称自己叫“李琼某”。根据这个关键信息,救助人员再次和当地救助站取得联系。经协查,当地确实有一位“李琼某”,但此人一直没有离开过家乡。

寻亲线索一次次中断,但救助人员始终没有放弃。经过不间断的治疗,李华的精神情况越来越好。日常交谈中,李华陆续提供了更多关于自己的信息:她的老家在四川省巴中市一个叫和平村的地方,30多年前,她和丈夫吵架后离家出走。她有一双儿女,离家出走时,大儿子七八岁,小女儿三四岁。因为精神状况不好,她离家几十年间辗转全国多地,后因流落街头在合肥得到救助。

“我想要回家!”望着李华殷切的眼神,合肥市救助管理站负责人决定成立试送小组,陪同她前往巴中千里寻亲。

2 月 21 日,合肥市救助站试送小组一行四人陪同李华踏上了寻亲之路。

30 多年过去了,李华口中的“和平村”是否存在?那真的是她的家乡吗?带着这些疑问,合肥市救助站试送小组前往巴中市公安局进行户籍查询,随后将寻亲方向锁定在南江县。

然而,经过南江县当地派出所户籍查询,按照李华提供的亲属姓名,查询到的人员信息与她没有实际关联,而她确切的身份信息依旧无法确定。

正当寻亲陷入僵局,一名前来办事的群众提供了一条线索。当时,李华向救助人员提到她记忆中的一些人名。那名前来办事的村民无意中听到后表示:“你说的‘李某年’我认识呀!他是我们当地有名的兽医。”

顺着这条线索,大家最终确定了李华的家乡:和平镇。当天,一行人到达和平镇后,当地相关人员向大家提供了一个新信息:李华多次提及的那个名字“李琼某”,其实是李华的堂妹。

据其堂妹介绍,当年,李华离开家乡后不久,她的丈夫带着儿子也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信,家中只留下一个小女儿和祖父母生活。如今,42岁的女儿早已有了自己的家庭,就住在临镇。

几经辗转,在当地村书记的带领下,李华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女儿。

38年的距离,让这对母女相认的现场格外令人动容。看到女儿泣不成声,李华也泪流满面,口中一直重复着“我回来了,我回来了”。

当地政府相关人员表示,接下来将会妥善安置好李华,帮她办理恢复户籍的相关手续,让她尽快享受到民生保障。(沙俊 姜海强 张宇)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