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牛粪,种植玉米;利用玉米,饲养西门塔尔牛……实行生态种养模式,安庆市宿松县九姑乡单岭村妇女周万霞在创业的道路上越走越宽,牛产业也是越做越大,已成为九姑乡带动群众致富的一大支柱性产业。
年近40的周万霞,是闻名九姑乡的巾帼创业女强人。为了支援家乡建设,2019年12月,周万霞同丈夫一起从云南瑞丽来到九姑乡单岭村,在当地乡村干部的大力支持下,流转20 亩荒山,建设生态养牛基地,利用其在云南掌握的养牛技术,发展养殖西门塔尔牛和繁 育 牛 犊 。 同时 ,流 转 60亩耕地种植玉米,实行生态种养模式,降低养殖成本、减少养殖风险和提高肉牛品质。
3月9日,笔者慕名来到宿松县牧歌生态养牛基地,两座高耸的钢架结构大棚,在空旷的山野里格外显眼,每一头母牛都体肥膘壮,额头上长满了白色的鬃毛。周万霞和丈夫正忙着给圈养在里面的母牛和牛犊喂草料。
“今年存栏的母牛有 60 多头,还有不久前母牛产下的十几头小牛犊。”周万霞说,西门塔尔牛的出肉率高、抗病力强和生长率快,特别是经济效益好,一头西门塔尔肉牛最大的能养到 2000 斤左右,且仅花一年半时间,而普通黄牛最大的只能养到七八百斤。但养殖好西门塔尔牛,必须掌握口蹄疫、结节病等疾病的防治技术,否则会承受到很大的养殖风险。
“基地母牛繁育牛犊的成活率每年都能达到 90%以上。去年,基地共出栏肉牛 110 头、牛犊 60 头,总产值达 430 余万元。”周万霞表示这都归功于科学、生态养殖。她在做好疾病防治工作的同时,坚持在生态养殖上下功夫,将牛粪作为有机肥,在流转的60亩耕地里轮作种植杂交玉米、皇竹草、墨西哥玉米等作物,并对外收购生态种植的水稻秸秆,将它们作为绿色有机饲料喂牛。
2021 年,周万霞共向当地 100 多个农户收购了1400吨水稻秸秆,使他们通过销售水稻秸秆共为家庭增收42万元。“以前,水稻秸秆卖不到钱,都被扔在田里肥田。但这几年,通过销售水稻秸秆,能为家里增收两万元。”单岭村新屋组农民周成菊说到。
谈到基地今后的发展,周万霞表示,她将扩大养殖规模和牛犊的繁育规模,力争年出栏数超过 300头,带动农村更多产业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孙春旺 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