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3月15日上午,龚继峰静静地躺在亳州市魏武广场爱心献血屋的血液采集床上,进行最后一次血小板捐献,这已经是他第 275 次参加无偿献血。根据献血法规定,60周岁以上就不能再献血了,当天,距离龚继峰的60岁生日仅差3天。
“龚老师,生日快乐!”当日上午9时许,在魏武广场爱心献血屋里,来自亳州市中心血站的工作人员和市红十字会志愿者手捧鲜花和蛋糕,为龚继峰过了一场特殊的生日,向他连续20多年的义举表示感谢。
“我担心生日当天万一有突发情况耽误了捐献,特意提前几天来,实现最后一次无偿献血的愿望。”龚继峰说,自己不仅是一名无偿献血志愿者,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在60岁生日前完成最后一次献血是他给自己定下的仪式。
上午9点30分,填表、体检、抽血,一切都像往常一样顺利进行。随后,在血站工作人员的引导下,龚继峰躺在采集床上,开始了最后一次无偿捐献。几分钟后,床头的血小板袋里开始涌入黄色的液体。龚继峰说,那是血浆,里面云絮状的就是血小板,它可以挽救白血病人、产后大出血病人、车祸重伤者的生命。
自从 1999 年开始参与无偿献血,23 年来龚继峰共参与无偿献血 275 次,捐献了 255 个治疗量的血小板,全血4000 毫升,获评全国无偿献血奖金奖 4 次,并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终身荣誉奖、“安徽省献血公益之星”等荣誉。
回想起第一次献血的场景,龚继峰笑言,当时根本没有想太多,也没有想到会坚持这么久。“最初几年都是捐献全血,后来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加,对无偿献血知识的了解也越来越多。得知血小板捐献周期更短,间隔半个月至一个月就可以捐献,可以帮助更多的患者,我就增加了捐献次数。”龚继峰说,疫情开始后用血情况一直很紧缺,近两年他每年都会捐献血小板 10 多次,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一腔热血”。
在自己积极献血的同时,龚继峰还加入到红十字会志愿者的队伍,不献血的日子,他就参加无偿献血的宣传活动。在他的带动下,妻子和身边的同事、好友也都加入了无偿献血志愿者的队伍。
除了日常献血外,2014年,龚继峰和爱人一起来到亳州市红十字会,共同签署了遗体器官捐献协议,希望在百年之后将遗体、器官无偿捐献给国家医疗事业和需要救助的患者。
“龚老师的行为和精神让我们特别感动,感谢他多年来对无偿献血事业的支持!”亳州市中心血站站长彭杉表示,龚继峰让大家感受到了平凡人的大爱精神,他的精神值得所有人赞扬学习。
龚继峰表示,今后自己会以志愿者的身份继续活跃在无偿献血的队伍中,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号召更多的人加入献血队伍。(李锦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