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2-03-28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前2个月规上企业利润增长5.0%持续提振工业经济仍需加力

    摘要:面对新的下行压力,开年工业经济稳定恢复。国家统计局27日发布数据显示,1至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5.0%,增速较去年12月份回升0.8个百分点。但当前国际国内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工

  • 看!农田里的科技范儿

    摘要:农时不等人。眼下,广大农民、农技专家、基层干部等正在田间忙碌,为保障粮食丰收辛勤耕耘。农田里藏着哪些高科技?如何依靠科技促进增产增收?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农田里的科技范儿。北斗助力智慧农机成种田好帮手伴随

  • 就业路上,给青春和梦想更广阔的天地

    摘要:近日,一系列面向高校毕业生的春季招聘专场接连拉开帷幕。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1076万人来到人生的十字路口。北上广深,还是中西部、二三线城市?“大厂”、头部企业还是基层社区抑或自

  • 美国生物实验乱象祸害全球

    摘要:近期,美国在乌克兰的生物实验活动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切,但美方一直遮遮掩掩,未能就此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这不禁让人想到,从用黑人做梅毒人体实验,到美军实验室把活性炭疽样本“误送”到多国,美国在生物实验

  • “饮茶议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

    摘要:在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林立的茶馆天蒙蒙亮便开门迎客。600多年来,临涣人饮茶的习俗代代沿袭,“饮茶议事”成为小镇居民的传统,也促成了“人大代表谈心室”在茶馆里诞生。2017年,临涣镇人大主席团在

放大 缩小 默认

看!农田里的科技范儿

   期次:第7805期   作者:□新华社记者 高敬 白明山 侯文坤 李鹏 王建 韩佳诺

农时不等人。眼下,广大农民、农技专家、基层干部等正在田间忙碌,为保障粮食丰收辛勤耕耘。

农田里藏着哪些高科技?如何依靠科技促进增产增收?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农田里的科技范儿。

北斗助力智慧农机成种田好帮手

伴随旋翼的嗡鸣声,10架植保无人机低空掠过,雾化后的药物均匀地落在青青的麦苗上。

在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古驿镇外沟村的麦田边,马红光指了指手机屏幕:“你看,今年加装了北斗系统的无人机好用多了!喷药精准无死角,大大节约用水量和农药使用量。”

马红光是襄阳绿谷丰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说,相比传统农机,智能农机人工成本更低,作业更精准,已成为农民种田的好帮手。“有智慧农机助力,今年我拿下了1万亩有机小麦的订单。”

记者在多地采访看到,有北斗导航系统的农机前两年还是“稀罕物”,今年已成了很多地方农机智能化的新装备。

在河南省滑县万古镇杜庄村,种粮大户杜焕永说有了北斗系统的帮助,播种机让作物种得更整齐,能精准实现穴播,既节省了播量,又提高了作业效率。

在湖北省监利市黄歇口镇精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毕利霞打开手机上的 App,搭载北斗系统的无人机、插秧机等,实时飞防、插秧作业一览无余。

在黑龙江,单个生产环节的无人作业近几年在北大荒集团七星农场有限公司已相继开展应用,北大荒智慧农业农机中心技术人员于铁龙说:“今年我们将在 15000 亩土地上,首次实现水稻全生产过程的无人化作业。”

记者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今年春耕备耕农机装备精准智能化是一大特点。截至去年底,全国有北斗定位作业终端的农机装备已达60万台,让种田变得更加智慧。

从种子开始打好丰收基础

“有专家‘支招’,种出来的小麦就是不一样!”3月24日,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河沙镇苗庄村的农户苗增海看着茁壮的麦苗,喜上眉梢。

原来,苗增海与邯郸市农科院“攀上亲”,种植的邯麦19、邯麦24,都是农科院专家培育出的小麦新品种。

“邯麦19的特点是广适、高产、稳产,已在冀晋鲁3个省份推广;邯麦24的特点是矮秆、大穗、抗倒伏,在河北省中南部很受欢迎。”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邯郸综合试验站站长、邯郸市农业科学院刘保华研究员介绍。

苗增海信心十足:“我们种植的是小麦良种,施用的是有机肥,用的是农科院的技术,产出的是优质小麦种子。这种小麦良种比普通小麦一斤能多卖0.2元。”

良种是丰产丰收的基础。各地从“小种子”入手,着力满足支撑农业新需求。

叠盘暗室育苗车间内,北大荒集团七星农场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正在对智能控制系统和数据平台进行测试,过几天就开始水稻催芽。叠盘暗室可以提供恒温恒湿环境,为水稻种子创造了最佳生长空间,催芽时间也从七八天缩短到48小时。

种植户刘永兵告诉记者,这样催出来的芽,成苗率提高了 5%左右,节省了种子。新技术还能有效避免早播低温对水稻种子和秧苗的影响,为后期防灾减灾、稳产增产打下基础。

“今年有了这项新技术,水稻育秧就放心了。”刘永兵说。

农业农村部的信息显示,今年要加快粮油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提升科技对稳粮保供的支撑引领作用。同时,开展种子市场检查,严把种子质量关,确保春季生产用种安全。

防灾防病害促增产丰收

河南省商水县建成的5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不仅配备自动化浇灌设备,让种田更省力,还有一项“黑科技”让种粮大户邱守先更省心。

小麦的常见病害通常由孢子传播,示范区的孢子信息自动捕捉培养系统能随时捕捉农田周围大气中的孢子,对其进行培养,机器自动将结果上传至后台服务器。当地植保技术人员将评估鉴定结果通过手机 App 反馈给农户,农户通过手机就可以远程调度防控设备及时采取措施,预防病害。

有了科技支撑,邱守先通过手机就可以实现对 2000 多亩农田的植保、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场景的管理。

气象灾害、病虫害等,是粮食丰收的“拦路虎”。各地借助科技力量,让气象灾害预警更精细,病虫害防治更及时。

在河北省宁晋县科优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麦田边,无人机正在进行病虫防控和化学除草作业。

合作社负责人柳义龙介绍,宁晋县农业农村局在地头建了农作物病虫监测站,能随时监测农田苗青、墒情、病情、虫情,预测预报病虫发生种类及趋势,这次喷药就是根据县农技人员建议实施的。

宁晋县还建立田间气象观测站点19个,覆盖全县109万亩农田,可对田间温度、雨量、地温等 10 个气象要素实时监测,预测变化,为农户提供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服务,及时指导农民进行田间管理,帮助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气象专家预测,今年4月到5月,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冬小麦后期生长和产量形成。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后期气象灾害预警将进一步精细化到乡镇、传播到村到户到人,切实发挥好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新华社北京3月27日电)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