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日子没有到皖水河边走一走了,忽然分外想念那条伴着我童年和少年的故乡河。趁着双休,我独自来到了河边,天气好,景色好,心情自然更好。杨柳依依,姹紫嫣红,金黄的沙滩,绿得像丝绸的草坪,悠然自在的小牛,河边捣衣的女子,乌黑的柏油路,依河而建的民居,构成别样的乡村田园画卷。
皖水河,一条不凡的河,藏着很多的秘密。
安徽简称为皖,竟然与这条看似平常的河有关,以至于近几年,在这条河的两边,我没少看到“皖之源”字样的石刻。皖水源自大别山区的岳西县黄毛尖,由上源的汤池河、岳庙河、朱屋河三支合流,贯穿古皖国的腹地,最终在安庆西郊沙帽洲汇入长江,可谓通江达海。皖水河上游多为山区,两岸崇山峻岭,河谷狭窄,坡陡流急,礁滩甚多,河床为卵石;中段为丘陵,河谷宽广,水流平缓,河床为沙质,两岸多农田;下段为平原圩区,湖泊滩地。
先秦时期,皖国便已诞生,都城就在今潜山县城。在潜山城区,高大的皖公石雕,似乎向来此瞻仰的人们诉说着当年历史烟云的传奇。一段流传至今的爱情,就发生在皖水河边,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焦仲卿和刘兰芝共饮一河水,相识于皖水,并结成连理,至于后来他们双双殉情,埋葬有情人的华山也在皖水之畔。这段爱情,感动了千秋万代,诗仙李白也为那段爱情纵情放歌:
孔雀东飞何处栖,庐江小吏仲卿妻。
为客裁缝君自见,城乌独宿夜空啼。
“出门三五里,处处黄梅声”,皖水河沿岸,几乎人人都会唱黄梅戏。皖水河就是一条通灵的河,孕育了太多的艺术大师。著名表演艺术家严凤英出生于怀宁。没有皖河之滨的千年古镇石牌,就没有成为黄梅戏表演艺术家的严凤英,从她最初登台献艺到驰名海内外,演出大多是在怀宁县城乡,她对“戏乡”颇有深情。
没有皖水河就没有石牌,石牌自古就是皖西南通往安庆的水陆交通要道。据民国四年《怀宁县志》载:石牌“粟布云集,货贿泉流,为怀宁诸镇之首”。明清以来,潜岳的竹木柴薪、太湖的茶叶、望江的棉花、宿松的麻类等农副产品,皆由此转运外埠。市井文化也随着商业活动的兴盛而应运而生,石牌的戏楼,在鼎盛时期,多达 600 多家,“戏曲之乡”的美誉大概是由草根艺人最先发展起来的。明末清初以来,被称为“京剧之父”的徽剧源自石牌,石牌还是京剧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诞生了清代戏剧界“四大徽班”进京第一人高朗亭、“国剧大师”杨月楼。1982年9月,时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著名戏剧家曹禺先生来怀宁考察时说:“过去京剧界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叫‘无石不成班’,‘石’就是石牌,也就是现在的怀宁县县城石牌。作为一个普通的戏剧工作者,我这次是来‘朝圣’的。”
我的家乡就在中段丘陵河谷地,此地也与神州大地齐飞腾,风景如画,百业兴旺,尤为可喜的是,家家殷实,户户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