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3 月 29 日 7 时许,在安庆市怀宁县雷埠乡牛店村郝晓辉烈士墓前,郝海珠正擦洗着墓碑,墓碑周围被清扫得干干净净。这是他义务为烈士守墓的第43个年头。
“清明节快到了,这些天有不少干部群众、学生来祭扫烈士墓,所以我每天早上提前过来,把这里打扫干净。”今年70岁的郝海珠,是郝晓辉烈士的侄子。郝海珠的父亲在世时,一直守护着烈士墓。1978年父亲去世后,郝海珠就接过了守护烈士的“接力棒”。
从青年到老年,从青丝到白头,43年来,郝海珠坚持为长眠地下的革命烈士祭扫守墓。对此,郝海珠平淡地说:“比起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我做的这些根本不算什么。”
说起叔叔郝晓辉生平事迹,郝海珠滔滔不绝:郝晓辉出生于1914 年,是雷埠乡牛店村善士组人,抗战时期任中共怀宁总支书记,曾先后参与宣传土地革命、组织怀宁县抗敌后援会、参加皖一区抗敌工作队、转入安徽省第十三游击纵队、担任中共怀宁总支书记,于 1940 年 7 月 24 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牺牲时年仅 26岁。新中国成立后,郝晓辉的遗骨在家乡重新安葬。
1978年,郝海珠在其父亲病逝前,郑重许下承诺:会接替父亲守护好烈士墓。从那以后,郝海珠就放弃外出经商赚钱的机会,一直留在家中务农。劳作之余,郝海珠常到烈士墓前看看,培培土,除去坟头的杂草。结婚生子后,每年春节、清明节,他都带着儿女们一起前去祭扫烈士墓。
43年,风吹不改,雨打不动,坚持为烈士守墓。郝海珠的坚守感动了全乡干部群众,每逢清明节,干部群众也都自发前来祭奠,为烈士培一把土。郝晓辉烈士墓也被列为怀宁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为缅怀革命先烈,激励后人,前几年牛店村善士组投资近30万元,建成100平方米的郝晓辉革命烈士纪念馆,并收集实物史料入馆,展现郝晓辉烈士短暂而辉煌的一生。郝海珠又主动当起“红色故事讲解员”,向更多人传递烈士的革命精神和至死不渝的忠诚,让更多人坚定信仰,奉献赤诚。“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用烈士的鲜血换来的,郝晓辉既是革命烈士,又是我的亲人,我们家一定会把烈士墓守护好。”郝海珠朴实地说。
(檀志扬 蒋善模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