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2-04-25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全年计划发射次数“60+”2022年中国航天依旧“繁忙”

    摘要:新华社北京4月24日电(记者胡喆宋晨)此时此刻,离地近400公里的轨道上,天和核心舱“感觉良好”,已接待两拨“来客”,等待着今年空间站建成那一刻;36000公里,这个轨道高度上,北斗卫星已成为大家生活

  • 国台办:民进党当局炒作非法无效的历史废纸,终究徒劳

    摘要:新华社北京4月24日电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24日应询表示,民进党当局出于政治本性和一党私利,肆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拿着非法无效的历史废纸进行炒作,处心积虑地兜售“两国论”,企图挑战国际社会公认的一个中

  • 我国数据产权保护将承认数据处理者合理收益

    摘要:新华社北京4月24日电(记者王琳琳宋晨)随着数字经济等新领域新业态的发展,加强数据产权保护迫在眉睫。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24日在国新办举行的2021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国家知识

  • 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

    摘要:面对奥密克戎,部分地区采取较严格的疫情管控举措,科学依据是什么?有人认为一些疫情防控措施影响了正常生产生活,对此怎么看?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回

  • 土耳其军队打死50名叙利亚库尔德武装人员

    摘要:新华社安卡拉4月23日电(记者李振北)土耳其国防部23日发表声明说,土耳其军队当天对盘踞在叙利亚北部的库尔德武装“人民保护部队”发起军事行动,打死至少50名该武装人员。声明说,上述行动是为了报复“人民

  • 日本观光船失事已造成10人死亡

    摘要:新华社东京4月24日电(记者姜俏梅)日本一艘载有26人的观光船23日下午在北海道知床半岛知床岬附近海域失联。据日本媒体援引搜救部门24日发布的最新消息,在船只失事海域发现10人,经确认均已死亡。据报道

  • 多重冲击令欧洲成俄乌冲突主要经济受损者

    摘要:俄乌冲突爆发两个月来,欧盟对俄罗斯祭出多轮制裁,最新制裁范围已扩展至能源领域。分析人士指出,欧洲经济面临高通胀低增长风险,持续的俄乌冲突进一步增加能源、财政和货币政策等方面的不确定性,令欧洲成为这场冲

  • “多员”变“一员”山青水更美

    摘要:错落有致的村居,连绵起伏的青山,碧绿的湖水倒映着蓝天……在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棠溪镇双合村,综合监管网格员胡建斌正骑着摩托车在村里巡逻。“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画面尽在抬眼之间。看到村民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

——梁万年谈疫情防控焦点

   期次:第7823期   作者:□新华社记者 董瑞丰

面对奥密克戎,部分地区采取较严格的疫情管控举措,科学依据是什么?有人认为一些疫情防控措施影响了正常生产生活,对此怎么看?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回应焦点问题。

“我国具备实现动态清零的能力和条件。”梁万年说,“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

尽快切断疫情传播途径

记者:有人认为感染奥密克戎后的症状普遍较轻,没有必要搞动态清零。怎么看待这种观点?

梁万年:衡量一种病毒是否严重,将传播率和致病率两者相乘,是一个最重要指标。目前,奥密克戎的传播率远高于流感,从我国部分城市数据来看,致病率尤其是病死率也达到流感的 7 至 8 倍。因此我们反复强调,奥密克戎不是“大号流感”,对于老龄化程度高的城市挑战尤其严峻。

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巨大,加上相当数量的儿童和有禁忌症无法接种疫苗的人群,疫苗接种率尚未形成足以抵抗重症和死亡的屏障。如果放任疫情传播,将会出现大量重症和死亡病例,进而“挤兑”全国的医疗资源,再加上医务人员可能出现的大规模感染——恶性循环一旦形成,将会是一个巨大灾难。我们现在采取的所有策略和措施,都是在努力避免或减轻新冠病毒带来的危害。

记者:应对疫情时,有些地区采取了比较严格的管控举措,科学依据是什么?

梁万年:对付传染病,我们有一个“三角模型”。病毒的严重程度、医疗系统的处置能力、社会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分别构成三条“边”。

过去遇到的一些传染病如结核病等,危害也很大,但我们通过加强医疗系统建设,可以有效阻滞其传播,两条“边”就能匹配,一般不需要加强社会公共卫生干预措施这第三条“边”。

但新冠病毒的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潜伏期短,我们对这种新病毒的了解还太少,现有医疗系统不足以完全抵挡它,因此必须加强第三条“边”,即强化社会公共卫生干预措施,这样才能形成平衡。这也是动态清零的科学基础。

强化社会公共卫生干预措施,有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目前疫情防控中,我们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同时发力,其中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封控、管控、防范等举措,尽量减少人群流动。未来如果疫苗对易感人群的保护更加充分,有效药物可以使用且供应充足,或者出现更快速精准发现传染源的技术,那么可能对减少社会流动性的要求会降低,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正常生产生活的影响将进一步减小。但目前有些条件还达不到,所以需要找一个平衡点。

通过比较严格的管控措施,尽快切断疫情传播途径,这是对抗新冠病毒的有效措施组合中的重要一环。

有温度,让抗疫更有力度

记者:民生保障越充分,大家越能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在平衡严格防控和保障民生的关系时,有哪些问题格外需要注意?

梁万年:近期部分城市的抗疫过程,带来非常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抗疫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同时考虑三个方面:一是控制疫情,二是保障老百姓正常生活,三是确保经济社会必要运行。三者缺一不可,必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抗疫为了什么?就是为了人民群众健康,为了正常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疫情防控和正常生产生活、经济社会发展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疫情防控的举措要严,民生保障的举措要暖。民生保障更加有温度,疫情防控措施落地就会更加有力度。

不让病毒对更广泛人群产生更大危害

记者:本轮疫情点多、面广、频发,波及全国 30 个省份,如何实现动态清零?

梁万年:要想在未来某个时间节点,全国14亿多人里一个病例都没有,难度相当大。但我们也不用过于担心。动态清零的核心内涵,是快速发现疫情,快速采取一系列措施阻断疫情持续性的社区传播,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它强调通过扑灭一起又一起疫情,实现社会面的动态清零,最终战胜疫情。

其中,“动态”是指短期内虽然我们无法保证所有个体都不感染新冠病毒,但有能力做到一旦发现疫情,就能快速识别、及时遏制,不让病毒对更广泛人群产生更大危害。

“清零”,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包括“病毒”清零、“疾病”清零、“疫情”清零。在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我们无法做到对“病毒”和“疾病”清零。在现阶段清零是针对疫情而言,也就是尽最大可能确保疫情不扩散、不出现持续社会传播、不出现规模性反弹,而非彻底消灭新冠病毒。

近期多地抗击奥密克戎总结出一些经验,我们正据此优化完善相关策略和措施。我国抗疫有一个优势,就是纵深较大,一地出现疫情,可以调动多方资源支援。我们具备条件和能力战胜疫情。

记者:疫情进入第三个年头,做好防控还有哪些工作重点?

梁万年:未来我们需要完善几方面条件:

一是易感人群建立起一定的免疫保护。目前我国约90%人口已接种疫苗,还可以再加一把力,提高老年人群等“脆弱人群”的疫苗接种率。

二是对新冠病毒变异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奥密克戎不是最后一个变异株,这是国际科学界的共识。新的变异株传播力、致病性将会如何?我们现在还不清楚。如果未来新冠病毒变得更“坏”,我们还需采取更加严格的防控措施。

三是做好医疗资源、隔离床位、有效药物、物资保供、应急机制等准备。在全国范围内,尤其要加快对养老院、福利院、精神病医院等特殊机构和场所的防控准备。

坚持就是胜利。做好各方面的充分准备,我们一定能够最终战胜疫情。(新华社北京4月23日电)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