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2-05-13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测绘追梦人

    摘要:张杰胜,中国施工协会科技专家、中国测绘学会委员。从业28年来,一直从事工程测量岗位,专心计较“毫厘之差”,累计完成了1000余公里的高速铁路(公路)的桥梁、隧道以及国内20余座大型试(赛)车场的精密测

  • 奋力打造一流产融结合风险化解平台

    摘要:“五一”前夕,国厚资产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颁发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这既是一种荣誉和荣光,更是一份责任和担当,也是勇毅前行的不竭动力。国厚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并经中国银保监

放大 缩小 默认

测绘追梦人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张杰胜

   期次:第7834期   

张杰胜,中国施工协会科技专家、中国测绘学会委员。从业 28年来,一直从事工程测量岗位,专心计较“毫厘之差”,累计完成了1000 余公里的高速铁路(公路)的桥梁、隧道以及国内 20 余座大型试(赛)车场的精密测量工作,实现了“零”差错。为中国高铁事业腾飞贡献了一份力量,为确保企业在试车场建设行业的龙头地位提供了技术支持。

敬业到精测 争当铁路技术急先锋

工程测量毫厘之差都会给项目成本或工期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而贴地飞行的中国高铁没有现代化的测量技术是很难实现的。

2006年,国内第一条有砟高速铁路——合宁铁路开建,张杰胜把铺盖卷搬到工地现场,通过反复察看观测后,建立了 CPⅠ、CPⅡ、CPⅢ测量控制网,对既有的线路进行拟合,重新变更线路的设计要素,并建立轨道的精调系统,首次采用“三点一组”法计算曲线拨动量,测量精度由±10mm提高到±1mm,确保合宁铁路测量精度达到了高铁的标准要求,并且迎来了铁道部组织的专家团调研,为中国有砟轨道客专的测量控制网建设提供了示范做法。

2008年,国内第一条采用CRTSI型无砟轨道的客运专线——沪宁城际铁路开工建设。张杰胜又踏上了探索无砟轨道测量技术的道路,这也是他在无砟轨道 CRTSI 型轨道板施工中首次采用 GRP 测量技术。张杰胜连续两个多月吃住在线路外建设的轨道板测量实验场,经过100多个不眠之夜,上千次现场试验测量,研发的轨道板间搭接技术,通过对“虚拟轨道板”状态的测量与调整,保证全线轨道板的整体平顺性,成为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I 型轨道板的测控技术。其中开发的 CRTS-I 板式无砟轨道 JTXT 测量系统荣获了国家发明专利,并已经通过了省级工法鉴定。

张杰胜通过与西南交通大学以及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开展交流研讨,反复演算、推导和现场实验,最终研发了道岔板SSPS精调系统,大大提高了精调效率,最后成型道岔的验收精度达到±0.3mm,成为当时国内高铁道岔精度之最。另一方面,通过与设备制造商研讨,制作了三向精调装置,为道岔板 SSPS 精调系统提供了硬件支撑,并在同行业中遥遥领先,该装置成为铁路Ⅱ型轨道板精调的“鼻祖”。

尽心到精确 填补汽车试验场技术空白

汽车试验场是中铁四局的“拳头产品”,浸透了企业几代前辈的智慧和汗水,当接力棒递交到张杰胜手里时,他深知,有责任和义务笃定前行。

2011 年,张杰胜负责博世试车场的精测工作。根据设计标准,该试车场高速环道仅各种高、中、低车道的测量点就达3万多个,且每个测量点的三维空间精度误差不得大于一支铅笔的厚度。这对他来说是个巨大挑战!因为以往精测工作大都在平面操作,而高速环道属于曲面施工,在沥青摊铺过程中每个点的坐标都有变化。不仅如此,受温度、湿度、周边震动等因素影响,很多基准点也经常变化。

为了让施工准确运行,张杰胜和同事们通过长达半个月的24小时全天候观测,首次在国内试车场建造领域提出引进“逆向工程”的方法,总结出一套“三线交会、双向校核、三维同步”的定位法,终于从根本上解决了测量误差难题。后经德国专家对7500个压实点的全过程检测,发现其高速环道的曲面平整度在±2毫米以内,比铅笔芯的厚度还要薄,大大超过设计标准,也远超欧盟标准,德国专家称赞说“这是世界上最好的试车场”。

张杰胜带领团队运用“逆向工程”思维进行技术创新 10 余项,为企业节约创效 2 千万元以上,获得各类科技奖 22 项,其中:特等奖 1 项、一等奖 7 项、二等奖 12 项;获得省级工法 11 项;国家发明专利 25项,国际专利2项;参与技术规程编制1项,发表SCI论文2篇,参与出版书籍1本。

经过近 20 座大型试车场精测工作的摸索和总结,张杰胜带领团队先后攻克了高精度沥青智能摊铺技术、曲面沥青施工技术、试车场路基的机械施工3D技术等40项核心技术,其中获得了各类科技奖1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3项,省级工法10项。多次打破了日本、德国等国的技术壁垒,大大提升了我国在汽车试验场施工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2020年,国内首个试车场领域省级研究中心正式落户中铁四局一公司,巩固了中铁四局在试车场领域行业龙头的地位。

尽责到精细 打造“硬核”测绘队伍

随着中国高铁的跨越式发展,建筑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这就需要快速弥补建筑精测专业的短板。张杰胜深知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2010 年底,中铁四局一公司率先在局内创设了第一家“工程精密测量”新型专业技术服务型机构——精测大队,张杰胜成为精测大队的“第一代掌门”。

初来公司的技术员,基本都是只有 1 到 2 年工作经历的毛头小伙,把他们从青涩的璞玉雕琢成精通测量技术的精英,张杰胜有耐心更有信心。

根据技术规范和测量经验,张杰胜明确了“严要求、高标准、复合型”培养理念,为每个技术人员“量身定制”了培养目标。定期对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核,择优汰劣,让沉甸甸的压力成为年轻队员们成长最好的动力。

被誉为“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的精测大队,在 10 余年的时间里,先后为企业培养了20多位技术骨干,荣获“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中国中铁青年创新小组”、“中国中铁明星师徒”、局“先进集体”和“优秀科研管理集体”、局“青年文明号”和“优秀青年突击队”,获得了“全国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一等奖”7项。团队的努力也为公司实现了测绘资质从无到有,再到测绘甲级资质的突破。

正是阳光灿烂日,又是扬帆奋进时。张杰胜始终秉承“严谨务实、拼搏创新”的工作理念,凭借精湛的技术和众多科研成果,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享受合肥市政府特殊津贴,合肥市五一劳动奖章,合肥工匠提名等众多殊荣。今后,张杰胜必将在科技兴企的道路上续写新的篇章。(曹丽娜 李劲松)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