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产假是否包含 11天法定节假日?当前合肥市的最低工资标准 1650 元包不包含个人社保公积金?以前在工作中被问到类似问题,我都不知道怎样解答,也不知道该向谁去寻求准确答案。”在安徽国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从事多年人事管理和工会工作的王雪雪说,“现在多亏了市总工会和职工大学开授的劳动关系协调员培训课程,让我在家就能够学习知识技能,解决了工作中的疑问,提高了自己的专业度和工作能力。”
近期,合肥市职工大学的职工技能培训班正式开班,受到疫情影响,本期课程采取“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新模式,学员通过观看录播网课和线上直播课的方式,参与互动学习。目前已开班的有劳动关系协调员、育婴员、计算机基础应用等培训课程。其中,热度最高的当属劳动关系协调员培训班,第一期参与人数达200余人。
近年来,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各级人社部门和工会大力倡导培养并组建劳动关系协调员队伍。合肥市职工大学充分利用自身平台优势,遴选专业教师、开发系列课程,旨在培养能够合理利用知识和技巧平衡、调解劳动关系的专业技术人员。
据悉,劳动关系协调员培训主要面向全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工会工作、人事管理工作、劳动争议仲裁、劳动法律监督、劳动权益保障等岗位的工作人员。顺利完成学业并通过考试的学员能够申请认定为劳动关系协调员(四级/中级)。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市职工大学全方位拓展线上职业技能培训。一位学员说:“在家就能随时学习,有不懂的地方还能在直播课上和老师互动,这种线上学习的方式很贴心很舒心。”
合肥市职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申广胜介绍:“我们的技能培训课就是要突出三大特点:一是新颖,有吸引力;二是易懂,学而不难;三是实用,在实际工作中派上用场。未来,我们会加强教学管理与课程开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参与到职业技能学习中来,让大家学有所用、学有所成。”(孟令怡 本报记者 余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