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6月9日下午,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暖民心行动”系列发布会上获悉,我省近日发布实施《“老有所学”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2022 年全省老年学校将新增学习人数 30 万人左右,老年人参与学习教育活动总人数达到170万人左右。
根据《安徽省“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测算,预计到 2025 年,全省常住老年人口将突破 1431.1 万。随着人口深度老龄化,老年人多元化学习需求日趋旺盛,改善民生和社区治理需求日渐紧迫,我省老年教育供给能力不足、老年学校教育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的渠道不够通畅等诸多问题较为突出。为解决这些问题,省教育厅牵头起草了《方案》,全力推进“老有所学”这一普惠面广、群众有感的民生实事。
按照《安徽省“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规定的“参与学习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常住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达到 30%以上”的要求,《方案》提出三个阶段的目标任务:2022 年,全省老年学校新增学习人数 30 万人左右(线下 25 万人左右),老年人参与学习教育活动总人数达到170 万人左右(线下 100 万人左右)。至 2023 年,新增学习人数 110 万人左右(线下 95 万人左右),老年人学习总人数达到 250 万人左右(线下 170 万人左右)。到 2025 年底,全省老年学校新增学习人数 290 万人左右(线下学习255 万人左右),老年人学习总数由 140 万人达到 430 万人左右(线下 330 万人左右),覆盖省及所有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老年教育体系的服务网络基本建成。
据介绍,《方案》聚焦让老年人“学得了”这一数量目标,立足社会现有各类存量资源,通过改建、扩容、新设、网办等多种渠道拓展办学空间并提高现有老年学校使用效率。针对“学得好”这一质量目标,加大在教学队伍、管理队伍、课程资源、教学资源、示范学校、老年智慧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力度,确保老年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升。
为保障《方案》目标举措“能落地”,压紧夯实政府责任,《方案》将各级政府举办的老年大学(学校)办学经费、专项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对改建的公办市、县、乡、村四级老年学校,按财政供给渠道一次性分别给予不少于 30万元、20 万元、10 万元、3 万元的改造建设补助;其中,对脱贫县,省级财政按标准的一半给予补助。县级以下公办老年学校,按 200 元/人·年标准拨付人均保障经费。并建立多元投入机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出租闲置国有资产、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措施,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依法依规举办老年学校。鼓励支持各地开发增设公益性岗位,向高校毕业生购买服务,到老年学校任职。积极强化资源保障投入。依托安徽开放大学,改造升级省级老年教育网络学习平台,建设省级老年教育资源中心,所有市、县(市、区)均建立网络学习子平台和资源分中心,推进老年学校智慧校园建设。
(本报记者 何雪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