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既是湖北姑娘,也是安徽媳妇。”邱慧说,“我来武汉支援,义不容辞。”
邱慧是淮南市新华医疗集团北方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当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时,邱慧第一时间请战,来到了武汉。
再次来到武汉,对于邱慧来说,是阔别五年的“久别重逢”。从机场前往驻地时,邱慧看到了前所未有的“空旷”与“寂寞”,昔日的繁华都不见了。邱慧被分配到了武汉体校方舱医院,邱慧在防护服上写上了“湖北姑娘、安徽媳妇、淮南媳妇”。这里除了安徽医疗队,还有来自其他省市的医疗队。在这里隔离治疗的武汉本地老年人大多说方言,医患之间交流成了难题。这时,邱慧的“双重身份”就起到了关键的桥梁作用,不管是哪个地方的医疗队遇到交流困难,都会喊邱慧去帮忙“翻译”。
在武汉体校方舱医院支援的安徽医疗队队员很多是 80、90 后,有的已为人父母。一位隔离治疗的母亲的遭遇特别牵挂着她们的心。这位妈妈一家五口人,有四人感染了新冠肺炎,只留下一个七八岁男孩独自在酒店隔离。
“这个孩子每隔半个小时就要打电话给他妈妈。”邱慧说,“当时我们就意识到这个孩子可能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障碍。”邱慧、王俊、谢敏、周长平等安徽医疗队队员帮忙联系了医疗队的心理医生,通过电话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抚慰孩子的情绪。并且在这位妈妈出院时,安徽医疗队联系了社区说明了这一情况,将这位妈妈送到了孩子所在酒店。
在武汉疫情严峻的时期,不管是武汉市民还是医护人员,都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在这场‘战疫’中,不仅需要专业的治疗,也需要情感的帮助。”谢敏说,她是界首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护士长。在武汉体校方舱医院,一位阿姨曾经做过单肺切除手术,因焦虑整夜失眠。发现这一情况的谢敏一有时间就去陪这位阿姨聊天,时间长了,这位阿姨说:
“你和我女儿名字里都有‘敏’,我就把你做小女儿吧。”当这位阿姨康复出院时,她一手拉着谢敏一手抹着眼泪告别。
在武汉有了“亲人”的医疗队员不只谢敏一人。在武汉体校方舱医院,邱慧认识了一位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哥哥”。
“他就比我大几个小时,我吃亏一点当妹妹吧。”邱慧说。
“哥哥”是一名公交司机,负责转运病人、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等工作,战斗在抗“疫”一线的他不幸感染上新冠肺炎后,住进了武汉体校方舱医院。
“哥哥”在给邱慧的感谢中写道:
“安徽队的医生护士带给病患战胜病魔的力量,坚定了我治愈的信心。我一定会配合治疗,早日康复,因为我答应这些可爱的逆行者,要带她们吃最正宗的武汉豆皮,看最美的武汉樱花。”“武汉人民也给了我们很多的感动。”谢敏说,
“我也曾害怕过,白天忙着工作没功夫想,但是脱防护服的时候还有些担心,害怕自己暴露。”但是武汉人民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医疗队员加油打气,“医院对面居民楼上的一位奶奶每天趴在阳台上看我们,跟我们挥挥手,还给我们唱《我和我的祖国》。那种感情是你从来都没有感受过的那种纯粹。”谢敏说。
不管是湖北人,还是安徽人;不管是医护人员,还是患者,在武汉、在疫情之下,大家都紧紧“拥抱”在一起,用血浓于水的同胞之情互相支撑、互相帮助,渡过这场前所未有的疫情难关,走向春暖花开的未来。
(本报见习记者
余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