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8月4日电(记者 周润健)8月4日迎来一年一度的七夕。专家表示,未来 10 年,今年七夕对应的公历日期最早。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修立鹏介绍,受公历一年与农历一年相差 11 天左右、现行农历置闰法等因素影响,所有农历节日对应的公历日期都是不固定的。通常情况下,同一个农历节日所对应的公历日期,要么比上一年或下一年提前10天左右,要么比上一年或下一年推后 19 天左右。这也导致同一个农历节日所对应的公历日期,最早和最晚能相差一个月。
1901 年至 2100 年这 200 年的统计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七夕对应的公历日期最早落在 7 月 31 日(如 2006 年),最晚落在8月30日(如1987年)。因此,每年公历7月31日至8月30日中的任何一天为七夕均属正常。
2022 年七夕对应的公历日期是 8 月 4 日,这是 2015 年至2032年这18年里对应公历日期最早的。之所以这么限定,是因为2014年七夕对应的公历日期是8月2日;2033年七夕对应的公历日期是8月1日。“就 21 世纪这 100 年来说,七夕出现在公历 7 月 31 日这天共有3次,分别是2006年、2044年和2082年;没有出现落在公历 8 月 30 日的情况,最晚是在公历 8 月 29 日,共有两次,一次是2025年,一次是2055年。”修立鹏说。
七夕在公历日期中虽然飘忽不定,但这并不影响人们过节。七夕源于汉代,盛行于唐宋,在我国已有 2000 多年历史,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又称“乞巧节”“女儿节”“双七节”等。“七夕已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应该进一步挖掘其文化内涵,重视手工实践、传扬牛郎织女传说,让这个最具浪漫色彩的古老节日在当下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修立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