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新兴产业。”这是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合肥考察时作出的重要指示,为合肥发展指方向、定目标、绘蓝图。
牢记嘱托担使命,凝心聚力建新功。这两年,合肥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在巢湖治理上,环巢湖十大湿地全面建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在科技创新上,勇当科技创新的开路先锋,科技成果竞相涌现,成果转化加速推进。
生态治理 擦亮“最美名片”
近日,记者来到合肥市肥东县长临河镇的十八联圩湿地,宁静的水面泛着绿莹莹的波光,岸边随风摇曳的树木和花草交映成趣,发出轰鸣声的轮船为河面增添了不少生机。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肥东县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蓄洪区巢湖大堤罗家疃段考察时强调,巢湖是安徽人民的宝贝,是合肥最美丽动人的地方,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把生态湿地保护好,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为巢湖综合治理和环巢湖十大湿地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两年来,我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加快建设十八联圩湿地修复工程。”合肥十八联圩生态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家政告诉记者,2021 年完成了水毁修复工程,今年 7 月20 日,完成了包含湿地出水泵站工程、内源污染治理工程、健康湿地系统工程等在内的三期建设工程。同时,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蓄洪区建设项目已列入水利部150项重点工程,计划于9月下旬开工。
说起这里的改变,长临河镇施口社区居民李业炳可是见证者。今年 74 岁的他原先是个渔民,后来响应政府长江十年禁渔政策的号召,退捕上岸;十八联圩湿地启动建设后,便迁入了新居,当起了护林员。“原来这里又脏又乱,还散发着臭味。现在岸边环境变美了,水质变好了,河里的鱼虾都多了。一到周末和节假日,附近群众就会来这里游玩。”李业炳说。
近年来,合肥举全市之力推进巢湖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修复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建设环巢湖湿地,提升湿地生态系统调蓄洪水、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重功能作用,发挥湿地入湖河水“过滤器”功能,增强湿地聚合效应、生态效益,着力打造国内领先的环湖泊湿地群。(下转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