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能够用来做些什么?8 月 18日至 20 日,在 2022 安徽秸秆暨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两利用’产业博览会”)上,记者看到曾经那些被“一烧了之”的废弃物如今拥有了新的“归宿”。
“种”出来的天然气
阜阳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也是闻名遐迩的“百亿江淮粮仓”,每年产生大量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早些年,如何对其进行合理化处置一直是当地的烦心事。后来,阜阳市积极推进秸秆基料化、能源化、肥料化、原料化、饲料化“五化”利用和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从前的“生态包袱”正一点点向“绿色财富”转变。
位于阜阳展区内的临泉国能天然气有限公司正是这样一家致力于“点草成金”的企业。一名汪姓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规模化处理秸秆、动物粪便、餐厨垃圾等有机废弃物,并将其作为生物天然气的原料。
“利用有机废弃物生产出的生物天然气为绿色、低碳、清洁、可再生能源,也是一种零碳能源。”近年来,临泉国能天然气有限公司对厌氧发酵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升级,使得每吨干秸秆产生沼气550立方,而沼气废渣也无需二次发酵,可以直接作为有机肥料使用,大大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去年12月,该系统投料运行,现在每天产沼气量约15000立方,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养”出来的好日子
在宣城展区,绩溪县老胡家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展台上摆放的几根香菇菌棒冒出了不少小菌头。据合作社负责人章荣春介绍,他们使用的香菇菌棒每根含有 10%的作物秸秆,这些秸秆全部来源于周边农户。“我们每年从农户们的手里回收油菜、玉米、大豆等作物秸秆1000余吨,再把这些秸秆和其他农业下脚料混合制成菌棒。”
章荣春告诉记者,合作社成立于2017年8月,下设5个家庭农场基地,年产值800万元。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合作社已累计吸纳120多户农户就地就业,平均为每户农户增加年收入 1.5 万元。“说起来,还得感谢这小小的秸秆!它不仅助力我和我爱人成功创业,还让家乡的父老乡亲们日子越过越好。”
我省是农业大省,每年农作物秸秆可收集量为4800万吨左右,畜禽养殖废弃物总量为5600 万吨左右,如何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开发利用好这种资源,是摆在眼前一道亟待回答、也必须答好的时代课题。
2017 年,经过精心谋划、周密组织,在合肥举办的首届“两利用”产业博览会,开启了用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平台和生态的思维推进“两利用”工作的新征程,这是有效破解安徽农业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举。
目前,“两利用”产业博览会已发展成为全国举办最早、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行业展会之一。在博览会的牵引带动下,全省秸秆利用率达91%、畜禽粪污利用率达81%。正如连续四年前来参展的安徽盛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陈曙光所说:“依托‘两利用’产业博览会的平台,我们不仅能够对外推介自己,还能够看到其他相关企业在技术上的进步和发展,一起探讨关于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更多可能。”
(本报记者 夏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