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硫塔附近外来施工人员的用电设备电源插头缺失,极易引发工伤事故,需要立即整改。”近日,在安庆市怀宁县一家企业生产现场,工伤预防专家通过大数据分析该企业近 3 年工伤事故发生类型,从人和设备的不安全因素“把脉”,为企业开出对症“处方”。
这次“问诊”只是怀宁县工伤预防工作的一个缩影。为充分构建“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制度体系和科学、完备、高效的工伤预防经办管理工作模式,今年年初,该县人社局、住建局等 8 部门建立工伤预防联席会议制度,利用大数据分析系统,深入研究全县近 3 年工伤保险基金收支及工伤事故伤害和职业病危害行业、工种等情况,掌握工伤事故高发的区域、企业、工种及事故类型,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培训,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
与此同时,怀宁县社保中心相继成立了由工伤股、征缴股组成的事故信息采集、事故预防措施督促整改回访及高频发生事故单位约谈 3 个工作小组,建立事故预防调查统计信息数据库,全力推动工伤保障从“事后补偿”向“主动预防”转变。在具体的路径探索上,一是寓事故预防宣传于事故信息采集之中。在进行事故信息采集的同时通过现场解答、现场发放事故预防宣传手册等形式,让企业职工更好地了解工伤预防和工伤保险政策,营造声势,为推进工伤保险事故调查工作创造良好氛围。二是寓事故原因分析于事故调查之中。根据企业部门负责人及目击者的口述、现场勘察、录像回放等分析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意见,并定期电话回访或上门查验。三是寓事故落实整改于工伤保险经办之中。按照事故伤害程度来划分事故等级,劳动能力鉴定伤残 1-6 级的划分为 A 类重度伤害,7-9 级的划分为 B 类中度伤害,10 级和无级的工伤事故划分为 C 类轻度伤害。对于 A、B两类事故,要求用人单位在 3 个月内提供详细的事故整改情况说明及整改前后的照片,C 类事故要求用人单位 1 个月内提供整改文字说明,层层传导压力,抓好工伤预防工作。
此外,为避免安全制度上墙流于形式,事故预防措施督促整改回访小组成员经常以电话或上门方式,对事故发生单位定期回访,层层传导压力;对高频发生同类事故单位进行约谈,督促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消除事故隐患,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钱续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