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到初中,教过我的老师有十多位,如今回想起,给我印象最深、影响最大的是我初一的班主任张老师。
张老师是我就读的那所中学最与众不同的老师。身材魁梧的他曾当过步兵,不仅说话铿锵有力、声如洪钟,就连走路也是挺胸抬头、阔步向前,处处彰显军人的威武雄壮。不知道的都以为是体育老师,实际上却是生动风趣、心细如发的语文老师。
那时,每当张老师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进教室,我们就自觉地把书本收拾停当,双手规矩地放在膝盖上,静候他的“语重心长”。
张老师的课我们特别爱听,哪怕是篇生疏拗口的文言文,经他深入浅出的讲解,立马变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带给我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当时,有个调皮捣蛋的王同学,公然在课堂上炫耀:“初中毕业证一混到手,就随表哥外出打工!”张老师非但没有批评他,反而麻利地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混”字,用力点着问我们读什么?接着又问字的偏旁啥意思。我们面面相觑,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张老师说:“‘混’字就是太阳下面比汗水,看谁流得汗多、吃得苦多,才能混得有模有样。”张老师对“混”字的比喻,时至今日,我依然铭记于心。而信誓旦旦混到初中毕业的王同学,之后不但读了高中,上了大学,毕业后还回乡创业,干得风生水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课堂上张老师对我们要求很严格,课后还把我们当作军人来培养。比如,大课间或体育课,他经常教我们走齐步、练跑步,有板有眼,一丝不苟。用他的话说:“小小年纪,坐要有个坐相,站要有站样,不要松松垮垮、东倒西歪的,人啥时候都要有股精气神!”
在他言传身教下,我们班学习成绩不但名列前茅,而且每次学校组织大型活动,只要我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喊着响亮的口号入场,总能赢得掌声一片。这时,我们打心眼里为有个当过兵的班主任感到骄傲和自豪。
不仅如此,张老师还有一颗慈父般的心。那年寒冬,父亲带着母亲去外地求医,留下我既要照看两个读小学的弟 弟 ,又 要 喂 养 家 里 的猪、牛、羊等牲畜。面对繁重的家务,我只好“宅”家不去上学。张老师两天没看到我,担心我出了什么事,便顶风冒雪,步行七八公里赶到我家。见到我后,他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下,耐心细致地帮我补上落下的功课,然后踩着厚厚的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地离开。
望着张老师风雪中远去的背影,不知是雪水,还是雨水,打湿了我的双眼。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后来,张老师去了县城的一所中学任教,全班含泪送行时,他以一个庄严的军礼和我们告别。
从此,再聆听不到张老师春风化雨般的精彩授课,但是他让我们养成好习惯、好作风,同学们从不曾遗忘和改变。或许受他的影响,初中毕业后,我也报名参军了。到部队后,我能很快适应紧张艰苦的新训生活,与他当年严格要求、用心培养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