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2-09-07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团结动员全市广大职工为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设人民城市汇聚磅礴力量

——芜湖市工会工作五年回眸及展望

   期次:第7916期   

带着光荣和梦想,肩负责任和使命,9月6日,芜湖市工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芜湖市工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是在全市上下喜迎党的二十大,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设人民城市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系统总结全市工会五年以来的工作,研究确定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新一届市总工会领导机构,在市委和省总工会的坚强领导下,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奋勇争先、勇挑重担,奋力开创新时代芜湖工运事业新局面。

市工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以来,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在省总工会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42101”工作为重点,坚持守正创新,勇于担当作为,圆满完成市工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突破、新成效。

强化思想引领 形成共建合力

坚持不懈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采取多种形式持续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进车间、进班组,全市广大职工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同时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建带工建、工建服务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工作和工会工作的新途径,推动形成党工共建新格局。

坚持不懈加强和改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广泛开展“中国梦·劳动美”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文艺汇演、书画摄影、演讲征文等活动 1000 余场次。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常态化开展劳模工匠“五进”活动 500 余场;连续选树 3 批 30 名“芜湖工匠年度人物”,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不断加强职工“四德”建设,命名市级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单位和个人 56 个。职工王学勇荣获 2022 年全国十大“最美职工”荣誉称号。深入推进职工文化建设,持续打造“书润匠心”全市职工读书行活动,创建职工书屋(书吧)300 余家。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网民踊跃参与全省工会“好网民”活动,共推荐报送作品 1012 件,其中 107 件获奖。

坚定不移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牵头成立劳动领域维护政治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1+2+N”工作专班,研究制定相关实施意见,完善 9 个机制实施方案。同时,构建了联动机制,组建 214 人的工会信息员队伍,充分发挥 28 家劳动关系监测点探头预警作用,持续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劳动领域政治安全总体稳定。

立足主责主业 紧扣发展大局

大力激发职工建功立业热情。五年来,全市各级工会组织以“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为主题,累计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5000余场,带动职工岗位练兵达百万人次,并组织参加全国、长三角地区、全省各类技能竞赛,均取得较好成绩。五年来,推荐评选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6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个、奖章8人,全国“工人先锋号”10个。

持续开展职工素质提升行动。“技能竞赛是加强技能人才选拔和培养的重要渠道。”全市各级工会组织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持续开展职工技术创新竞赛,五年来,评选机械机电、汽车制造、材料研发加工、电子电器软件、医疗卫生服务等 6 大类 252 项成果。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建设也得到进一步加强,五年来,新命名市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50个,成功创建省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8个,市级及以上劳模创新工作室已达129个。

积极服务全市各项重点工作。疫情期间,全市各级工会组织筹集款物1375.78万元,慰问防疫一线医护人员、坚守岗位一线职工和困难职工24053人,购买滞销农产品、开展消费扶贫共2089 万元。芜湖工会消费扶贫入选全国工会脱贫攻坚典型案例。汛情期间,市总工会第一时间动员全市各大企业成立“工人防汛救灾先锋突击队”,为打赢防汛救灾阻击战贡献工会力量。

为积极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市总工会联合市乡村振兴局在全省率先选树命名“劳模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基地”,首次命名的 10 个示范基地累计培训农民近 58 万人次,提供就业岗位近 2000 个,创造 综 合 服 务价 值 9 亿 元以上。为积极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广泛开 展 新 时 代职工文明实践活 动 600 余 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0 万余份;持续推进窗口行业文明创建专项提升行动,组织全市“最美窗口服务员”选树活动。

健全服务体系 传递工会温暖

不断拓展维权服务领域。加强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是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必然要求,芜湖市劳动争议联合调解中心被评为全国“首批百家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五年来,各级工会组织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768件,涉及884人次;提供免费法律咨询1.5万余人次,为职工争取各类经济补偿2610.7万元。持续开展“春季要约行动”,依法大力推进集体协商制度,五年累计发出要约 7403 份,应约率98.2%,百人以上建会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动态保持在 85%以上。持续助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全市建立职代会(职工大会)企事业 9964 家、建制率 91.5%,实行厂务公开9994 家,厂务公开建制率 91.8%,市总工会荣获全国推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

有力有效完成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全市建档立卡的12168户困难职工家庭全部如期实现解困脱困,困难职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困难职工家庭生活状况监测预警和预防返困机制得到进一步强化,各级工会五年来帮扶困难职工家庭3019户3787人次,发放帮扶金1683.42万元,“深度困难重点帮、相对困难常态帮、突发困难及时帮”的常态化梯度帮扶体系初步构建。

大力培育服务职工系列品牌项目。坚持每年发布并办好“为职工办十件实事”项目,着力提升职工生活品质。五年来,组织职工文体骨干免费培训6000余人次,市总工会代表团荣获市十四届运动会“优秀组织奖”“体育道德风尚奖”。常态化组织开展职工疗休养工作,打造30 家省、市级职工疗休养基地。持续打造婚恋交友服务品牌,开展“皖工鹊桥·会聚良缘”婚恋交友活动 200 余场。五年来,全市 26063 名“八大群体”会员获赠职工互助保险130余万元。五年来,全市各级工会组织进一步促进稳岗稳工,强化就业帮扶,打造“春送岗位”品牌,共举办274场线上线下招聘会,提供18.72万个岗位信息,为3.76万职工提供就业服务,常态化开展“工会送岗位 乐业在江淮”就业援助行动。

深化改革创新 汇聚奋进力量

推深做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发挥工会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市产改协调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会议,持续研究部署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工作。坚持召开市大企业工会工作联系会,发挥大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市总工会与市委宣传部、安徽工程大学合作共建芜湖市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创新搭建了全省首家专门面向产业工人的思政研究机构。市总工会联合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建立的“芜湖工匠学院”于 6 月 23 日揭牌。扎实做好海螺水泥全国产改试点和湾沚区全省产改试点工作,10 家市级产改试点工作全面推进。

巩固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积极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工作,全市成立市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9 家,实现全省首家八大群体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组织全覆盖。完善“小三级”工会组织体系建设,探索建立楼宇、商业综合体、区域性行业性工会组织,实现对小微非公企业的有效覆盖。五年来,全市新建工会组织2430家,新增工会会员 31 万多人,新增农民工会员 21 万多人。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工会组织 10853 家,会员 96.4 万余人。零距离服务项目入选首批全国工会引导社会组织服务职工优秀项目。

扎实有效开展信息化建设。“芜湖智慧工会”平台打通与省智慧工会云平台和市大数据中心接口,共享市大数据中心 10 个部门24项基础数据库,实现网上服务“极简化”“一站化”和“手机化”。平台上线以来,共办理申报事项22536件、办结率91.6%,录入工会组织10032家、工会会员 85.84 万人,在全省率先实现“社保一卡通”工会会员身份核查。“芜湖智慧工会”平台被省委网信办、省总工会评为全省“十佳平台”。

强化自身建设 提升干部能力

持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全市各级工会组织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加强工会系统党的建设,推动建立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机制。落实“一岗双责”,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着力纠治“四风”问题,巩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认真落实市委对市总工会党组巡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坚持举一反三、标本兼治,把制度建设贯穿巡察整改全过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持续强化工会制度建设。推进机关内控管理建设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加强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建立和修订各项制度并汇编成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加大对资金、资产和项目的监管力度,完善项目招标工作机制。加强经审规范化建设,依法全面履行审查审计监督职责。

持续强化工会干部能力建设。全市各级工会组织深入实施工会干部本领锤炼工程,着力增强工会干部理论素养,提升工会干部解决实际问题、做好群众工作的实践能力。县市区总工会均配备了兼挂职副主席,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得到了优化和加强。与安徽师范大学合作共建“芜湖市工会干部培训基地”。五年来,累计举办各类工会干部培训班335期,20000余人次工会干部参训。

不忘初心使命 奋力开拓进取

芜湖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为未来五年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明确提出“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设人民城市”的目标,为工会发挥作用提供了重要机遇和广阔舞台。

今后五年,全市工会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落实省、市党代会和省总工会部署要求,围绕“党政满意、职工满意”总目标,聚焦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总要求,大力实施“七彩”工程,团结动员全市广大职工为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设人民城市贡献更大力量。

为此,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将扎实做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工会政治属性,大力实施“红色先锋”工程加强理论武装,始终坚持工会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重点,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入脑入心,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全市工会系统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强化思想引领,不断增强工会服务大局意识。充分发挥工会紧密联系广大职工的优势,组织动员全市广大职工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继续开展“中国梦·劳动美”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以职工职业道德建设为重点,不断提升广大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面向基层和职工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利用工会刊物、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开展解读式宣传,不断深化广大职工对中央及省、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认识和理解,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实践者。

守牢意识形态安全,切实维护职工队伍稳定。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斗争主导权。全面提升工会宣传阵地建设水平,加大与国家、省、市各级主流媒体沟通合作力度,打造新媒体宣传矩阵,形成强大宣传声势,增强工会组织凝聚力、影响力、号召力。积极参与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和平安创建活动,加强工会联系引导劳动领域社会组织工作,强化网上舆论引导,用好12351职工维权服务热线平台等载体,引导职工群众依法理性有序表达利益诉求,切实把“五个坚决”落到实处。

(二)聚焦精准有力服务职工,大力实施“橙色关爱”工程

完善长效帮扶机制,增强职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巩固拓展解困脱困成果,健全困难职工家庭常态化梯度帮扶机制,扎实开展困难职工精准帮扶提升行动。加强困难职工帮扶信息化管理,用好“智慧工会”平台,做实困难职工线上线下申报工作,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对不同困难类型的困难职工家庭精准帮扶、分类施策,形成层次清晰、各有侧重、有机衔接的梯度帮扶工作格局。持续开展“工会送岗位 乐业在江淮”就业援助行动,切实办好“服务职工十件实事”,做优工会“四季送”“职工交友”等服务工作品牌。

着力优化服务内容,提升职工生活品质。规范开展职工疗休养活动,评定一批具有区位和资源优势、疗养服务有特色、接待服务有能力的市级职工疗休养基地,提高疗休养质量,扩大疗休养受益面。加强工会对劳动领域社会组织的“政治引领、示范带动、联系服务”,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各类社会组织为职工就业创业、文体活动、困难帮扶等提供专业化服务。持续拓展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功能,引导更多社会资源参与。进一步发挥工会品牌效应,提升工会服务能力,助力全市“双招双引”工作。

加强职工服务阵地建设,满足职工多样化需求。工会职工服务阵地是工会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的重要载体。加快市工人文化宫、职工服务中心等阵地建设,丰富全市职工文化、教育、运动场所。建成市工运史馆、劳模工匠馆,推动职工服务中心赋能增效和服务职工综合体试点工作,未来五年,每个县市区打造一个服务职工综合体。

(三)聚焦发挥主力军作用,大力实施“金色模范”工程

推深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广泛凝聚强大力量。继续落实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改革措施。强化工会牵头抓总职责,深化各级试点工作,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努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试点成果。适时召开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工作现场推进会。充分发挥芜湖市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和芜湖工匠学院作用,引导职工开展线上技能学习,持续提升产业工人技能素质,形成“芜湖工匠”系列工作品牌。

广泛深入开展劳动竞赛,不断激发职工创造热情。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及省市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围绕企业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围绕促进职工全面发展,持续广泛开展“百万职工大比武 建功挺进五十强”劳动和技能竞赛,未来五年举办劳动和技能竞赛 1 万场以上,实现企业、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岗位练兵全覆盖。积极参加长三角城市群职工技能大赛和技术交流活动,组织开展职工“五小”活动,不断激发职工群众创新创造活力。继续落实职工等级提升奖励,助力 1 万名职工提升技能等级。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选树更多来自基层一线、体现时代特征、在全市全省全国同行业有影响力的先进模范人物,精心做好全国、省、市劳模、工匠、“五一”劳动奖章(状)和“工人先锋号”等系列评选工作。深化“跟着劳模去创新”活动,充分发挥劳模所属集体在集智攻关、传承创新、培育精神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五年内选树市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 50 个。巩固劳模助力乡村振兴活动成果,组织劳模开展交流学习活动,完善三级劳模工匠人才数据库,健全慰问困难劳模、劳模普惠服务等制度,筹建市劳模协会,营造“人人争当劳模,社会崇尚劳模”的浓厚氛围。

(四)聚焦维护职工权益,大力实施“绿色和谐”工程

推进工会工作法治化建设,做实做细法律维权服务。广泛开展新修订的《工会法》宣传教育,引导职工群众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推动用人单位严格落实《工会法》和有关劳动法律法规。实施工会系统“八五”普法规划,打造工会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品牌,培育工会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壮大普法志愿者队伍。继续开展“百千万法律帮扶行动”“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五年计划组织全市线上线下法律服务活动不少于 600 场。加强劳动争议联合调解中心建设,加快打造“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多元化解劳动争议机制,推进工会法律援助服务中心(站、点)网络化、实体化、规范化建设,为广大职工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

履行维权服务职能,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进职代会、厂务公开等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建设,深化“公开解难题、民主促发展”主题活动,推动民主管理更好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之中。广泛组织开展“安康杯”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扎实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努力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用好职工服务中心、12351 职工维权服务热线等平台载体,进一步发挥好 28 家劳动关系监测点探头预警作用,依法及时办理“信、访、网、电”事项,积极打造服务民生、服务职工、服务特殊群体的“前沿阵地”。积极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指导推动快递、外卖、网约出行、网约货运、家政、保洁等灵活就业人员较多的行业建立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加强对平台网约劳动者的法律援助和生活服务,坚决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

积极参与劳动关系协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进一步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组织体系,重点推动工业园区、乡镇(街道)和行业系统建立三方机制,努力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网格化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格局。大力推进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协商。以正常经营、已建工会的百人以上企业为重点,巩固集体协商建制率,确保重点企业单独签订集体合同率动态保持在80%以上;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多形式多层级的沟通协商机制,应急、应事、一事一议开展灵活协商。开展集体协商质效评估工作,力争到2025年底覆盖60%以上的重点企业。

(五)聚焦深化工会改革创新,大力实施“蓝色创新”工程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小三级”工会组织体系。强化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党建带工建、工建服务党建,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新产业新业态为重点领域,加大组建工会和发展会员工作力度。持续推进商圈、楼宇、市场等工会组织建设,深化百人以上企业社会组织建会,大力推进农民工、八大群体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工作,不断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五年内新增工会组织 1000 家,新发展工会会员10万人。

加强职工素质提升,增强广大职工创新创造活力。深化“红色工匠”培育行动计划,指导劳模创新工作室规范化运行,加大名师带高徒、绝技传承激励力度。畅通技能晋级的“快车道”,深化岗位技术练兵,优化“练兵、比武、晋级”一体化通道。深入开展技术攻关、发明创造活动,推进技术创新,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深入挖掘职工群众创新潜力,采取有力措施,鼓励职工立足本职创新,促进职工科技成果转化。在助力企业稳定发展、提质增效等方面持续发力,发挥工会100%的力量,助力服务企业“1%工作法”走深走实、取得更大实效。

加快智慧工会推广应用,实现工会网上网下工作融合发展新格局。加快“芜湖智慧工会”平台推广应用,加大培训和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工会业务事项的易用性,提高工会业务的网办率。开展职工普惠服务,积极开展第三方合作,打通网上支付接口,实现职工普惠工作闭环。优化“五一学堂”功能和教学资源,认真组织开展全市工会系统“网聚职工正能量 争做职工好网民”主题活动,做好职工群众网络正能量引领工作。

(六)聚焦工会系统党组织作用发挥,大力实施“青色廉洁”工程

切实履行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提升党的建设质量水平。全面加强工会系统党的建设,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清单,明细责任内容,划清责任边界,逐级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切实把党建工作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坚持把党规党纪学习和警示教育作为党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强警示教育和廉政文化教育,常态化抓好作风建设,确保正气充盈、政治清明。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积极开展谈心谈话活动,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切实抓好党员干部日常教育管理。

加强经审监督力度,强化审计整改和成果运用。加强工会经审组织规范化建设,完善常态化经审监督体系,推进审查审计监督全覆盖。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各项改革的“顶层设计”和“顶层推动”,认真总结推广经验,切实发挥好改革试点先行先试、示范引领作用。注重效果跟踪,抓好各项改革任务落实的监督问效,多渠道征求各方面特别是广大职工群众的意见建议,提高职工群众对改革的满意度。

加强内控管理,提高工作规范化水平。推进工会内控管理建设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防控经济活动中的风险。加强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着力提升工会资金资产效能,促进服务阵地回归公益,为职工提供多样化服务。建立和修订各项制度,完善项目招标工作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加大对相关资金、资产、项目的监管力度,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

(七)聚焦素质提升队伍建设,大力实施“紫色育才”工程

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强化政治素质考察和政治把关,加大教育培训和基层工会兼挂职干部工作力度,抓好工会干部队伍理想信念教育、作风转变、素质能力提升,不断增强解决实际问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坚持开展“五一讲堂”,探索建立培训师资库,引导工会干部讲政治、懂业务、会指导。建立年轻干部全链条培养体系,充分运用蹲点、“当一周工人”“乡村振兴”“干部交流”等平台,鼓励年轻干部下到基层、干在一线、多岗位锻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委关于《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措施)》,激励广大工会干部见贤思齐、奋发有为,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凝聚创新创业的强大合力。

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建设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大军。强化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努力提高产业工人在“两代表一委员”、群团组织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中的比例,扎实做好产业工人在群团组织挂(兼)职工作。积极搭建平台,畅通产业工人流动渠道,释放激励机制效能,加大产业工人创新创效扶持激励力度,拓宽产业工人发展空间。助力实施“紫云英”人才计划,在政策宣讲、政策兑现、权益争取方面积极发挥工会作用,提升产业工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强工会社会工作专业队伍教育管理,建设政治合格、结构合理、作风过硬、心系职工、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加强对工会社会工作组织的政治引领、示范带动和联系服务,探索推进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区域分片负责机制,充分发挥工会统筹组织实施作用,协调各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建立工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激励制度,鼓励工会工作专业人才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对政治坚定、业绩突出、职工认可的优秀工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加强对工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的支持,在工会组织的各类培训中适当提高工会社会工作者参加比例。(芜工宣)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4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