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都是有备而来;光芒,源自厚积薄发。1980 年出生、毕业于一所中专计算机专业的苏保信,如今是铜陵精达特种电磁线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主任、工程师、高级技师,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最美职工”、江淮杰出工匠、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道德模范等诸多荣誉。
初入职场,他曾是专业不对口的“弱小白”,他曾有对着车间设备“相望两不知”的茫然,他是如何逆袭成为设备操作的全国冠军、专注创新研发的技能大师的呢?
两个“癖好”
2003 年,如愿进入铜陵精达特种电磁线股份有限公司检测中心的苏保信并没有能立即成为一名检测员,而是被安排做“复绕”这一辅助工作。苏保信没有因此而失望。
铜陵精达公司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电磁线生产企业。刚进厂的苏保信很快引起大家的注意——车间里人人都知道苏保信有两个与众不同的“癖好”。一是身揣两本书,一本是袖珍英语字典,用来查机器说明书上的单词;另一本是公司里发的《漆包线》册子,只要一有空闲他就捧着看。二是爱扎堆。看到老师傅围在一起讨论设备问题他就凑上去。一开始大家对他这个学徒工还颇有微词,可架不住苏保信的脸皮“厚”,也就慢慢接受他、指点他了。
就这样,一年以后,苏保信就能独立操作车间的所有设备。
2004年,苏保信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检测员,还没成家的他干脆整天泡在检测室里。
一鸣惊人
精达公司曾辗转多个国家引进一台价值100多万元、处于世界顶尖水平的进口设备,上上下下无不对这台设备视为至宝。苏保信当然也不例外,有事没事都要围着这台设备转。通过一个月的观测分析,他就这台设备的检测数据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设想。经过争取,公司同意修改相关数据。果然,按照苏保信修改后的数据操作,不仅节约了检测时间,更提高了检测的精准度。
从那时起,只要检测室来了新设备,或者厂家来人,苏保信都必在参与之列。一开始还只是做些协助工作,慢慢地就成了主导者,直到后来,公司决定将检测室所有设备的操作规程都交给苏保信对照说明书来重新拟定。
2006 年,全国首届电线电缆检验工职业技能大赛举行,这是一场全国上万名电磁线检测工人同台竞争的比赛。苏保信从公司预选赛中脱颖而出。备考的4个多月里,苏保信把 4 本分别厚达 300 多页的专业书翻了一遍又一遍,在检验室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通宵,找差距,补弱项。在随后举行的包括山东、安徽、江苏3省的华东一区比赛中,苏保信以理论和操作总分第一名的身份进军全国总决赛,并最终取得了大赛电线电缆检验工绕组线组别冠军。那一年,他26岁,距他到检测工的岗位才不过两年时间。
专注研发
2013 年,苏保信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成立。2015 年 7月,苏保信技能大师工作室被人社部授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称号,成为公司集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科技攻关和成果推广等功能于一体的重要平台。
精达公司的实验室位于一栋独立的小楼,就在这栋小楼里,这些年来苏保信率领他的团队取得了骄人的战绩。
在这里,苏保信团队研发了高耐磨高耐压高附着的汽车电机用铜圆电磁线、高端制冷设备用毛细铜管空心电磁线、核电站用高耐湿高耐热耐辐射聚酰亚胺电磁线,以及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特种扁平电磁线等多项高要求产品,实现了很多高端需求的国产化。
在这里,苏保信团队攻克了15项技术难关,涉及公司现有的10多种电磁线品种,创造经济效益上千万元,还缩短了生产流程,提升了产品质量,成功实现了电磁线产品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人新我异,始终走在全国电磁线市场的前列。
在这里,苏保信团队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通过联合攻关研发,成功开发低能耗低排放漆包机,逐步淘汰落后电磁线产能约50000吨,实现了电耗下降35%、产能提升20%的功效,酚类化合物和二甲苯排放量分别下降了 82.8%和76.6%。
这期间,苏保信本人也于 2008 年通过了理论测试、实践考核和论文答辩,获得了高级技师职业资格。2014 年他又获得安徽省技能大师工作室成果评鉴技术创新成果奖,并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 次,铜陵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1 次和三等奖 2 次。共获得 4 项发明专利和 10项实用新型专利,其中 5 项专利是第一完成人,9 项专利是参与完成人。
作为从生产车间走出的党的二十大代表,苏保信说,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他将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在进一步加强自身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同时,做好技术传承,培养更多的技能人才。
(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