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与时间赛跑!”从没经历过蓄洪的刘晓妮挑起大梁,负责蒙洼最下游曹台村的防汛工作。曹台村防汛堤段横跨蒙、淮两堤,仅 3 处单堤段就长达两公里,需转移安置农户26户60人,转移任务十分艰巨。为了全力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刘晓妮穿着胶鞋在坝底来回穿梭,拎着喇叭一遍遍地排查、宣传、督促,衣服被汗水反复浸湿。
经过7个小时的紧张奋战,郜台乡289户807人全部转移到安全庄台。7月20日8时32分,被称为“千里淮河第一闸”的淮河干流王家坝闸开闸泄洪,滚滚淮河水流向蒙洼蓄洪区。而面对蓄洪后的民生保障、圩堤安全等工作,刘晓妮依然绷紧了弦。她顾不上休息,转身又扎回村里,挨家挨户查看情况。
在蓄洪的 30 多天里,刘晓妮始终坚守在最前线,最累的那 4 天,她一共只睡了 8 个小时。“别看晓妮年纪不大,遇到事一点儿也不含糊,关键时刻冲得上去!”提起刘晓妮在防汛抗洪中的表现,乡亲们无人不竖起大拇指夸赞道。
“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防汛救灾先进个人 ”“ 最 美 公 务 员 ”“ 中 国 好 人 ”“ 心 动 安 徽·最 美 人物”……提起这些称号,刘晓妮显得十分谦虚:“成绩只属于过去,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我要继续为群众谋幸福,带领乡亲们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本报记者 夏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