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庐江县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结合当地资源禀赋、文化特色,将“美丽乡村”建设和传统文化相互融入,让每一个乡村呈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做到“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带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一村一景
深秋时节,庐江县正在打造 AAAA 冶父山风景区里 16 公里长的景观路,沿途布置了 7 个旅游景点,因地制宜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建设多功能迷你公共文化场所,形成乡土气息浓郁、代入感强烈的田园风景线。“过去这里是一片荒山坡,现在根据民间传说,将这里打造成石猫驿站。”冶父山镇冶父山社区村干部管小保介绍,“过去的荒地,现在变成了绿色草坪和花海,既美化了乡村环境,又带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如今,庐江县各地进一步深挖本地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全面激发乡村的内生动力,激活乡村“个性美”,实现人文环境改善、乡风文明提升和富民增收达效的美好愿景,稳步提高文化和旅游业在乡村经济中的比重。截至目前,全县已经打造精品旅游路线12条,建成30个“网红打卡点”、18个景区景点和民宿项目,全域旅游格局正在形成。
一村一品
眼下,正是柑橘飘香的季节。坐落在冶父山镇梁岗村的庐江县九草春铁皮石斛种植专业合作社100多亩“红美人”柑橘迎来了丰收季。
果香飘千里,致富正当时。当地政府正在大力发展“红美人”柑橘产业,在加强技术指导的基础上,对大面积种植的大户给予政策扶持并与财政项目挂钩,激发乡村产业振兴动能,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目前,冶父山镇 12 个村、社区,基本上村村都有自己的当家品牌,比如铺岗村的西瓜、明圣村的黄桃等,集采摘、观光、科普、休闲、体验、购物于一体,成为旅游产业的重要载体。
近 3 年来,庐江县大力实施“510”工程,培育壮大“一村一品”主导产业,统筹安排现代农业产业提升工程专项资金 1 亿元,重点用于支持现代农业“510”产业提升工程基地建设,即建成 10 万亩虾渔综合种养基地、10万亩绿色蔬菜瓜果生产基地、10万亩名优茶生产基地、10 万亩特色经果林生产基地、10万亩专用品牌粮食生产基地。
一村一韵
近日,冒着绵绵秋雨,记者来到同大镇马河村,走进“小满·稻梦空间”,看到前来观光休闲的游客络绎不绝,享受水乡风韵。
记者在现场看到,目前这个项目延伸到马河村两个自然村,以夹河片为主,总长度达 3 公里,彻底改变了村里环境,特别是人居环境整治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美化、亮化以及道路硬化面都得到了提升。
“我们村依托这个项目,大力发展电商产业,把辣椒、韭菜、葡萄、龙虾、鳜鱼等地标农产品卖出去,带动乡村产业发展。”马河村村干部林绪明语带自豪。
据悉,“小满·稻梦空间”乡村旅游项目紧邻合庐产业新城,周边有三河古镇、环湖大道、湿地公园、冶父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可以串点成线,吸引游客,带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报告为乡村振兴描绘了发展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紧紧围绕‘农旅富民’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着重打造‘乡村旅游到庐江’的品牌建设。”庐江县文旅局负责人苏荣说,“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思路,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产业项目的策划、建设、运营和管理,着力打造全域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新样板,把庐江高颜值的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的发展胜势。”
(钱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