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0-04-13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省总工会召开全面落实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及省委巡视省总工会党组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动员部署会

    摘要:本报讯4月10日,省总工会召开全面落实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及省委巡视省总工会党组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动员部署会。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徐发成主持会议并讲话。省总工会党组领导班

  • 摘要:◆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针对疫情防控需求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中央军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军队开展巡察工作的意见》。◆国家医保局:全国确诊和疑似患者涉及总费用约14.86亿,医保总体支付66.6%。◆五部门:

  • 朱恒银:探向地层的“金钢钻”

    摘要:编者按     劳模精神引领时代精神,劳模价值创造社会价值。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阶段,总有一些闪亮的劳动者形象影响着人、激励着人。在“五一”国际劳动节

  • 阜阳1.7亿元补贴市民消费

    摘要:本报讯为提振消费信心、促进经济发展,阜阳市将于4月15日启动“春暖阜城,惠民消费”活动,结合政府补贴、商家让利,共计投入1.7亿余元消费补贴资金,面向全市广大市民发放300万张消费券。这也是新冠肺炎疫

  • 提前完成箱梁预制

    摘要:4月12日,潜山市油坝乡东店村安庆至九江铁路安徽段施工现场,中铁上海局潜山制梁场的建设者们正在浇筑最后一榀箱梁。连日来,该梁场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截至目前,该梁场110名作业人员全部投入复

  • 打好攻坚创效“三张牌”

    摘要:加大攻坚创效力度,保证全年生产经营目标如期实现,把疫情对生产经营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必须打好“三张牌”。打好统筹牌。要坚持疫情防控、安全环保、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工作等全面统筹,强化领导责任与管理责任,

放大 缩小 默认

朱恒银:探向地层的“金钢钻”

   期次:第7330期   


编者按

      劳模精神引领时代精神,劳模价值创造社会价值。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阶段,总有一些闪亮的劳动者形象影响着人、激励着人。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本报开设《弘扬劳模精神彰显劳动之美》专栏,节前讲述“老劳模新贡献”的故事,节后展示“新劳模新事迹”的风采,让“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进一步深入人心。

 

     “我既舍不得那些朝夕相处的钻机、钻杆、钻头,又想给队里的年轻人再引引路。”今年是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3地质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朱恒银延迟退休的第5个年头。65岁的他原本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但面对单位的三次挽留,身为全国劳动模范、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中国好人”的他仍然奋斗在钻探第一线。上天不易,入地更难。45年来,朱恒银甘当永不停歇的“钻头”,不断向地球深部进军。他主持和参加完成了国家及省部级重大工程和研究项目10余项,参与完成的《上海地面沉降监测标技术与重大典型建筑密集区地面沉降防治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导完成的“深部地质找矿岩心钻探关键技术”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将我国小口径岩心钻探地质找矿钻探深度从1000米以浅推进至3000米以深的国际先进水平。

创造钻孔“0报废”奇迹

      1955年,朱恒银出生在大别山区,高中毕业被招工到地质队成为了一名钻探工人。从进队的那一刻起,他就爱琢磨些小发明。当钻探工人期间,朱恒银利用业余时间搞“五小”创新,有8项成果在钻探施工中得到应用,这给了他巨大的鼓舞。

多年来,朱恒银走遍了安徽的深山、峻岭和平原,并转战祖国南北。他先后参加了安徽大别山、皖南、皖东、皖北多个地区的铁、铜、钼、金、铅锌、煤机新型能源等大型和特大型矿区的地质钻探工作,在钻探施工中,解决了一些复杂地层、坚硬地层、易斜地层钻孔护壁、取心、防斜、钻进效率等技术难题。他亲手设计施工近千个钻孔,完成地下钻探工作量约50万米,创造了没有报废一个钻孔的奇迹。在大别山深处金寨沙坪沟深部勘探,他通过钻探验证了一个单矿体储量世界第一的特大型钼矿床;在霍邱铁矿老矿区深部勘探中他同样取得了重大突破,新增约20亿吨铁矿储量,使霍邱铁矿总储量居华东第一。

他在风华正茂时,参加了“六五”“七五”国家和省部级多项地质钻探科研项目,在1000米深孔中,实现了地下钻孔轨迹“导航钻进”,解决了陡矿体、异型矿体、地表障碍物下部无法勘探矿体等技术难题。

朱恒银还凭借着精湛的专业技术,带领团队服务于社会,承担了多地区的地面沉降防治、水库坝体安全位移监测、矿山尾砂充填等高难度工程。他采用特种技术完成了上海地铁4号线隧道涌水、涌砂地面塌陷重大事故的抢险工程,被赞誉为“安徽地质神兵”。

助力钻探事业可持续发展

     “十三五”期间,作为首席专家的朱恒银承担着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页岩气勘探钻探关键技术方法研究》及省国土资源厅重点项目《安徽深部钻探技术及应用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深部资源勘查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

2019年,省地质调查院、中南大学、省勘查技术院与313地质队联合申报、共同建设了“自然资源部覆盖区深部资源勘查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朱恒银任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心机构副主任。此外,他还承担了2019年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项目《5000米新型能源勘探智能钻探装备与技术》,其研发的5000米钻机己在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中投用。

朱恒银的团队现有40余人,其中不少是年轻人,这让他很欣慰。他告诉记者:“地质事业需要年轻人接班,工匠精神也需要代代传承。”

近年来,团队中的3人被破格晋升钻探工程教授级高级工程师,5人晋升高级工程师,拥有2名省部级能工巧匠,1人荣获全国钻探技能大赛银奖,1人荣获中国地质学会野外青年地质贡献奖——金罗盘奖及安徽青年科技奖,1人荣获“江淮工匠”称号,2人荣获“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称号,2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看到这些年轻人迅速成长为生产和科研骨干,朱恒银由衷地感到,“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的地质人“三光荣”精神不仅没有丢,还愈发熠熠生辉。

(本报记者   夏梦)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