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宣城市郎溪县,有着一支身穿蓝衣、头戴蓝帽的蓝天救援队,上山下河、防汛抢险、消杀防疫、城市搜寻……哪里需要紧急救援,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这支队伍正是致力于抢险救灾、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的公益性社会组织——郎溪蓝天救援队,而刚刚获评2022年安徽省劳动模范的徐晓峰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徐晓峰现任郎溪蓝天救援队队长,也是一名退役军人。2016 年他牵头成立郎溪县蓝天救援队,努力回报社会。这些年,他先后获得了宣城市最美退役军人提名奖、2021 年宣城青年五四奖章、宣城市好人、宣城市青年志愿服务工作优秀个人、感动郎溪十佳人物、安徽省劳动模范等荣誉。
军旅生涯收获多
2002 年冬天,17 岁的徐晓峰怀揣着儿时的梦想,如愿踏上了开往中国人民解放军 96512 部队的列车。96512 部队是第二炮兵工程兵的一支,工程兵是最苦、最累、最危险的兵种之一,遇山开隧道,遇水搭桥,驻扎的大多是荒无人烟、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生活非常艰苦的地方。每日耳畔轰鸣着各种工程机器的咆哮声,稍不留神还有可能负伤。
初到新兵连,有诸多困难摆在徐晓峰面前:气候、饮食和文化与家乡千差万别;第一次离开家人的呵护,思乡之情在所难免;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和严格纪律一时间难以适应等。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徐晓峰坚强果敢,总是迎难而上,毫不退却。2003年,他因为表现优异,获得部队嘉奖一次。2004 年,他被挑选为新训班长,训练新兵。时光如白驹过隙,他跟着部队辗转浙江丽水、陕西汉中、青海西宁和格尔木等地。2004年12月,徐晓峰光荣退伍。
两年的军旅生涯看似短暂,却异常宝贵,不仅磨练了徐晓峰的意志,更培育了他敢于担当、勇于创新、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优秀品质,这些为他日后热衷于公益慈善事业以及艰苦创业奠定了坚实的性格基础。
抢险救灾勇作为
皖南河网密布,雨水充沛。每年夏天,当地就会进入紧张的防汛抗洪期。2016 年的夏天也不例外,连续的暴雨使得郎溪大片村庄、农田被洪水淹没,县城内涝十分严重。看到家乡抗洪抢险的形势如此严峻,老百姓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随时可能遭到洪水侵害,徐晓峰和几名退伍的战友一起迅速组建了一支老兵救援队,奔赴抗洪一线,不舍昼夜地与洪水展开“肉搏”,排除管涌险情,排除闸门险情,紧急转移被困群众。
洪水退去,徐晓峰的热情却丝毫未减。在他的多方努力下,2016 年 8 月,郎溪蓝天救援队正式成立,12 名热心公益、具备一定救援技能的退伍军人加入救援队伍。谈及成立救援队的初衷,徐晓峰说:“我是希望把热心公益的志愿者朋友们聚在一起,一起学习,一起进步,用技能和知识武装自己,更好地帮助他人,服务家乡人民。”
作为救援队的领头人,每一次救援,徐晓峰总是义无反顾地冲在一线。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至2021年,蓝天救援队开展志愿服务总时长约14000多小时,开展各类志愿活动283次,出队2713人次。在他的带领下,该组织在防汛抢险、水上救援、山地救援、城市搜寻、重大赛事保障、疫情防控、防灾宣教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志愿服务,已然成为郎溪抢险救灾和应急管理体系中的一支重要补充力量,并获得了广泛的赞誉。“作为一家致力于紧急救援的民间专业性机构,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人民至上,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和救援水平,积极配合政府做好各项应急管理工作,时刻准备着,守护一方平安。”徐晓峰说道。
热心公益展担当
皖南水域众多,每到夏天,溺水事件就会见诸报端。每每看到这样的惨痛教训,徐晓峰就深感痛心疾首。防灾救灾必须关口前移,知识宣教刻不容缓。2021年夏天,徐晓峰带领队伍在5、6月共走进郎溪33所学校,为8459名青少年开展防溺水知识宣讲36课时。此外,徐晓峰还带领队员们开展其他防灾救灾知识宣讲,他们一直致力于将专业的防灾救援知识传播给广大群众。
徐晓峰还带领队伍在传统救援的基础上拓展了很多个性化的公益服务内容,比如慰问烈士遗属和老兵、关心孤寡老人、开展重大赛事保障、阿兹海默失踪老人搜寻、组织义务献血、加入中华骨髓库、开展兄弟县市联合救援等。
徐晓峰热心公益慈善,乐于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地诠释着“互相帮助、助人自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志愿者精神。对于获得的荣誉,徐晓峰则表示:
“劳模的荣誉对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激励,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自己,更属于我们救援队的每一个人,帮助他人也是一种劳动,在我的心目中,我的队友们都是劳模。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热爱工作、敬畏职业、乐于奉献、勇往直前、脚踏实地、兢兢业业。”
(本报见习记者 刘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