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2 月 7 日,由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安徽省文物局)、马鞍山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安徽博物院、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含山县凌家滩遗址管理处承办的“璀璨星光——凌家滩文化展”在安徽博物院新馆开展。此次大展分为“秘境重现”“共沐春华”上下两篇,共展出玉器、陶器、石器等各类文物 194 件,是对凌家滩文化面貌、凌家滩与其他史前文化互动交流进行的一次全景式展示。
凌家滩遗址是迄今发现长江下游巢湖流域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中心聚落遗址,出土的1100余件高规格玉石器代表了新石器时代长江流域同时期玉文化最高水平。凌家滩遗址因各类遗存齐全,文化内涵丰富,被列为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一。
据安徽博物院副院长雷修佛介绍,此次展览有三大亮点:一是凌家滩出土文物的大团圆。促成了收藏在故宫博物院的 27 件凌家滩文物“回乡”团聚,实现了对凌家滩遗址出土文物的首次集中“亮相”。二是文化比较,类比展示。凌家滩文化和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并称为中国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此次展览,借展了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 20余件精品文物展出,与凌家滩文化相似文化因素进行了类比展示,昭示中华文明的多样性、复杂性和一体性。并且,还将凌家滩文化与同处于长三角地区的崧泽文化、北阴阳营文化、薛家岗文化的相似文化因素进行类比展示,对于探寻长三角地区文化共同体的形成,具有重要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三是交互式体验,寓教于乐。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凌家滩遗址进行复原展示,并设置了多个互动项目与打卡场景,让观众由历史知识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互动参与,在体验中感受先民的智慧和中华文明的魅力。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