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2-12-19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夜巡

    摘要:近日,国网含山县供电公司城区中心供电所配电运维班正在对含山的部分配电变压器、10千伏线路开关、跌落保险等线路设备连接处,开展夜间用电高峰时段的特巡红外测温工作。为迎战新一轮寒潮天气,国网含山县供电公司

  • 涡北选煤厂:“无人值守”成创新关键词

    摘要:本报讯近日,淮北矿业集团涡北选煤厂多个项目在集团公司第十二届“五小”创新成果评选中获奖,“无人值守”成为这些创新项目的关键词。多年来,该厂以实现“减用工、降能耗、稳质量、创效益”为目标,充分发挥职工智

  • 芜湖港口首次启用危险品锚地

    摘要:本报讯为完善港口配套服务功能,消除危险品船舶锚泊安全隐患,提升航运服务水平,12月15日,随着芜湖港头棚普货锚地专用航标调整和三山危险品锚地专用航标设置完成,标志着芜湖港三山危险品锚地正式启用,这也是

  • 开工!徐淮阜高速公路阜阳段工程启动

    摘要:本报讯12月15日,徐(州)至淮(北)至阜(阳)高速公路阜阳段工程开工仪式在阜阳市颍泉区宁老庄镇隆重举行。该项目总投资72.9亿元,是当前阜阳自主投资的单体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据了解,徐州至淮北至阜阳

  • 滁州市培育劳务品牌打造“就业名片”

    摘要:本报讯今年以来,滁州市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典型带动等方式,持续推动劳务品牌建设,目前共培育市级劳务品牌16个,从业人员超18万人,“环滁就业超市”劳务品牌获全国创新型劳务品牌。政府引导育品牌。滁州

  • 长丰县首届劳模“亮相”

    摘要:本报讯12月14日,长丰县委县政府下发文件,授予合肥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员工王茸等15人“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称号,授予安徽舜禹水务股份有限公司等5个单位“先进集体”称号。近年来,长丰县各级各单位

  • 省机械冶金工会赴企“当一周工人”

    摘要:本报讯近日,省机械冶金工会蹲点组一行来到滁洲市定远县安徽亚兰密封件有限公司,开展“当一周工人”活动,零距离体验生产一线职工最真实的工作状态。蹲点组一行加入到职工中,以新学员的心态向身边的老员工学习“取

  • 匠心筑梦,从建造到“技造”的排头兵

    摘要:用实干诠释尽责,用有为诠释履职,中建四局第六建设有限公司项目技术工程师杨鹏超从事建筑行业以来,自我加压,不断努力,用亲身经历演绎从建造者到“技造”者的蝶变。唤醒:短板激发自我潜能2009年,19岁的杨

放大 缩小 默认

匠心筑梦,从建造到“技造”的排头兵

   期次:第7983期   

用实干诠释尽责,用有为诠释履职,中建四局第六建设有限公司项目技术工程师杨鹏超从事建筑行业以来,自我加压,不断努力,用亲身经历演绎从建造者到“技造”者的蝶变。

唤醒:短板激发自我潜能

2009 年 ,19岁的杨鹏超因家庭条件原因无法继续学习,随波跃入建筑业农民工的大潮之中。逐渐他发现,自己虽然年轻力壮,但因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处处碰壁,不知道混凝土坍落度怎么才合适,连一、二级钢筋因为符号相近总容易弄错……

深感不足的他定下小目标,边跑施工一线,边开始在嘈杂的工地现场中抽空“恶补”知识。他白天认真上班,积累现场经验,休息时间放弃社交,在宿舍里点亮一盏明灯刻苦学习。正是凭借这种自律与刻苦,杨鹏超于2014年拿到二级建造师资格证,并获得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学历。

“尝到生活的酸甜苦辣才明白,不断学习、自我提升,才能适应行业变化。”杨鹏超如他自己所说那样,不断前进的步伐从未停下。

蝶变:匠心筑就技术能手

2021 年,经验丰富且踏实肯干的杨鹏超被任命为中建四局皖江学院技术总工。他很清醒地认识到,职务是机遇,唯有实绩才有说服力。

为了将施工方案编制得尽善尽美,他将十几万字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更改完善 5 次才定稿。为了合理组织流水施工、穿插施工,杨鹏超根据皖江学院专业分项工程多、单层面积 大 特 点 ,编 制 施 工 方 案 60个。为了保证工期质量,同时保证人、材、机使用效率最大化,他连续6个月每天奋战到深夜,对照图纸反复琢磨,结合项目场地较为开阔、楼层不高等特点,不断优化编制方案。他的努力最终获得了回报,项目科技立项2项,科技双优化1项,项目科技二次创效136万元。

筑梦:产改赋能孵化技能人才

十多年来,杨鹏超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分外踏实,从一名“小白”到拥有一技之长,确定立足之地,并荣获全国优秀农民工、安徽省劳动模范等荣誉。他通过亲身经历真切体会到“知识改变命运”的内涵,下定决心带领工友兄弟脱离无技能傍身的窘境,从 2019 年开始他牵头组织开展“靶向式”培训。

“明天晚上大家吃完晚饭就直接来会议室,先把图纸上的要点再复习一遍,然后继续学习新的内容。”这是晚上 22 时,杨鹏超在农民工学校为十几位工友结束培训后的叮嘱。这种以实践技能为导向开展的培训,已经持续了3年多。

杨鹏超以项目上的农民工学校为载体,通过“送教上门”,结合现场与技能培训的经验,开设钢筋工、工程测量工、工程试验工、架子工、混凝土工等8个专业培训课程,以施工现场实操训练为重点,制定专门的培训计划。

2022 年 10 月,“杨鹏超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他希望通过劳模创新工作室为载体,培育出一批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

(孔莉)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