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实干诠释尽责,用有为诠释履职,中建四局第六建设有限公司项目技术工程师杨鹏超从事建筑行业以来,自我加压,不断努力,用亲身经历演绎从建造者到“技造”者的蝶变。
唤醒:短板激发自我潜能
2009 年 ,19岁的杨鹏超因家庭条件原因无法继续学习,随波跃入建筑业农民工的大潮之中。逐渐他发现,自己虽然年轻力壮,但因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处处碰壁,不知道混凝土坍落度怎么才合适,连一、二级钢筋因为符号相近总容易弄错……
深感不足的他定下小目标,边跑施工一线,边开始在嘈杂的工地现场中抽空“恶补”知识。他白天认真上班,积累现场经验,休息时间放弃社交,在宿舍里点亮一盏明灯刻苦学习。正是凭借这种自律与刻苦,杨鹏超于2014年拿到二级建造师资格证,并获得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学历。
“尝到生活的酸甜苦辣才明白,不断学习、自我提升,才能适应行业变化。”杨鹏超如他自己所说那样,不断前进的步伐从未停下。
蝶变:匠心筑就技术能手
2021 年,经验丰富且踏实肯干的杨鹏超被任命为中建四局皖江学院技术总工。他很清醒地认识到,职务是机遇,唯有实绩才有说服力。
为了将施工方案编制得尽善尽美,他将十几万字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更改完善 5 次才定稿。为了合理组织流水施工、穿插施工,杨鹏超根据皖江学院专业分项工程多、单层面积 大 特 点 ,编 制 施 工 方 案 60个。为了保证工期质量,同时保证人、材、机使用效率最大化,他连续6个月每天奋战到深夜,对照图纸反复琢磨,结合项目场地较为开阔、楼层不高等特点,不断优化编制方案。他的努力最终获得了回报,项目科技立项2项,科技双优化1项,项目科技二次创效136万元。
筑梦:产改赋能孵化技能人才
十多年来,杨鹏超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分外踏实,从一名“小白”到拥有一技之长,确定立足之地,并荣获全国优秀农民工、安徽省劳动模范等荣誉。他通过亲身经历真切体会到“知识改变命运”的内涵,下定决心带领工友兄弟脱离无技能傍身的窘境,从 2019 年开始他牵头组织开展“靶向式”培训。
“明天晚上大家吃完晚饭就直接来会议室,先把图纸上的要点再复习一遍,然后继续学习新的内容。”这是晚上 22 时,杨鹏超在农民工学校为十几位工友结束培训后的叮嘱。这种以实践技能为导向开展的培训,已经持续了3年多。
杨鹏超以项目上的农民工学校为载体,通过“送教上门”,结合现场与技能培训的经验,开设钢筋工、工程测量工、工程试验工、架子工、混凝土工等8个专业培训课程,以施工现场实操训练为重点,制定专门的培训计划。
2022 年 10 月,“杨鹏超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他希望通过劳模创新工作室为载体,培育出一批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
(孔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