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2-12-27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叶红义:大山深处的“通信兵”

    摘要:宣城市绩溪县伏岭镇是徽杭古道的起点。这里既是安徽省劳动模范、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绩溪分公司农村线路维护员叶红义的家乡,也是他的工作所在地。22年来,叶红义守着这方土地,全力保障700多户居民与外界的通

  • 高空架线施工忙

    摘要:12月25日,电力工人在涡阳县涡南镇内对亳州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涡阳段开展架线作业。据了解,亳州市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总投资11.26亿元,该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增强亳州地区电网供电能力,提升亳州地区

  • 铜陵:保障港口供应链物流畅通

    摘要:连日来,铜陵港按照疫情防控“新十条”要求,落实落地各项保通保畅工作机制,保障长江港口环节供应链物流畅通,为当地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今年1月至11月,铜陵港累计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8561.41万吨,同比分

  • 医疗需求二十四小时响应,农村老人重点防护

    摘要:“37摄氏度。”12月24日早晨,42岁的合肥市庐江县居民茆女士又量了一次体温。“还有些咳嗽,身上酸痛,不过心里踏实多了。”电话里,她的声音有些虚弱。从21日下午开始,茆女士感觉不舒服,一量体温38摄

  • 摘要:◆习近平对爱国卫生运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李克强作出批示。◆前11个月中国信保累计承保金额超8100亿美元。

  • 网聚职工正能量团结奋进新征程

    摘要: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安徽省总工会联合安徽省委网信办以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积极落实中华全国总工会、

放大 缩小 默认

叶红义:大山深处的“通信兵”

   期次:第7989期   

宣城市绩溪县伏岭镇是徽杭古道的起点。这里既是安徽省劳动模范、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绩溪分公司农村线路维护员叶红义的家乡,也是他的工作所在地。22 年来,叶红义守着这方土地,全力保障700多户居民与外界的通联,让徽杭古道信息传播畅通无阻,助力当地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虽然我当选了省劳动模范,但其实我的工作非常简单,就是维护好光缆线路、安装电视及宽带,检修好山里的基站,服务好每一家用户。”叶红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轻描淡写地说道。

22年行走16万公里

年过半百的叶红义服务于伏岭镇的逍遥、大障、永来、江南等 4 个行政村。这里的 700 多户人家,分散居住在平均海拔超过1000米、地域面积35平方公里的茫茫大山之中。

“当时选择这份工作,是因为在家门口上班好照看家人,结果二十多年干下来,在家的时间还没有在路上跋涉的时间长。”叶红义笑着说。

2000年3月,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绩溪分公司招聘农村线路维护员。当时,大山深处的工作条件非常艰苦,工资也不高,很少有人愿意应聘,木匠出身的叶红义站了出来,成为伏岭镇片区的线路维护员。

“我们皖南山区大山连绵,村与村之间交通不便,平时只能靠步行,维护线路也是一样,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双脚。”叶红义告诉记者,22 年来,他每天都要肩挑手拎四五十斤重的通信工具,在深山里徙步20 公里。迄今为止,叶红义已累计行走山路16万公里。

客户“零投诉”服务“零差评”

2000年前后,全市要求村村通电话。可由于伏岭镇片区地势偏远且未设置电话杆路,叶红义只能背着3000多米的电话线,独自在深山密林里爬上爬下,依着山势起伏,布装完所有线路。电话通了,大山里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叶红义却有了更大的责任——保障电话等通讯线路时时通畅。从此,无论烈日当空,还是寒风彻骨,哪里的线路出了问题,哪里就有叶红义的身影。

2002年寒冬的一天,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工作站的电话出现故障。当叶红义翻山越岭地赶到后,他发现,零下7摄氏度的低温,让水泥杆上结上了一层薄冰,脚扣无法攀登。他借来两副梯子,爬上水泥杆。寒风中,叶红义被冻得四肢发抖,但他咬紧牙关坚持,及时排除了故障。

2008 年,海拔1240 米的蓝天凹基站遭受雷击,导致电源中断,蓄电池报警。叶红义冒着倾盆大雨,走了3个多小时的山路。当他爬上铁塔打开防雷箱时,大风吹得他睁不开眼睛,可叶红义还是不折不扣地完成了抢修任务。

2020年初,疫情袭来,叶红义往返于崎岖的山路上,安装电视和优化网络质量。一连好几天,他每天工作十一二个小时。“确实是比较累,不过当我看到孩子们能够顺利打开APP,参与线上网课的那一刻,就觉得所有辛苦都是值得的。”叶红义说。

2021 年 12 月 27 日,大雪纷飞。永来村村民胡明满在家打扫卫生时,不小心拉断了宽带光缆,他试着给叶红义拨去了电话。风雪中,叶红义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了3个多小时,终于来到胡明满的家中,为其接通了线路。

这些年里,曾有人劝说叶红义改行,但他一再表示:“这里的用户信任我,需要我,我舍不得离开他们。”从业至今,叶红义从未收到过一起客户投诉。

顺应时代的“多面手”

近年来,随着中国电信4G信号、5G信号、光纤网络的覆盖,叶红义也由原先单一的电话线路维护员变为网络安装维护的“多面手”。

为了让乡亲们早日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叶红义动员5户逍遥村农户率先安装宽带,建起了机房。“当时,要从逍遥村的机房下线到大障村和永来村,由于线路长、信号弱,需要配上‘鸳鸯线’,而最让我伤脑筋的是,检测信号一个人无法完成。”

急中生智的叶红义想到了妻子方利红。“我被老叶拉过来学习信号检测,一开始老是出错,好在他很有耐心,后来我就逐渐掌握了要领。”方利红说。这个“鸳鸯组合”,为大障村的一批用户成功安装上了宽带。

这几年,由于徒步游的兴起,许多“驴友”慕名来到徽杭古道旅游观光,村民们也顺势开起了餐馆、民宿等,大家对于网络的需求越来越高。叶红义为每家每户“量身定制”了宽带专线升级改造方案,想方设法为村民们选择“最优解”。

不久前,叶红义来到逍遥村,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为题作宣讲报告。他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村民们宣讲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并回顾了他二十多年来扎根大山深处、竭诚服务用户的劳动故事。“虽然我今年已经55岁了,但我想一直坚守在这里,给乡亲们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叶红义如是说。(本报记者 夏梦)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