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安徽铜都流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铆焊车间内火花四溅、机器轰鸣,生产班长朱国强正神情专注地对着图纸研究面前的水利闸门。今年 51 岁的他已在铆焊车间工作了15年,是同事们眼中不折不扣的“拼命三郎”。
2022年11月,曾被评为“铜陵市劳动模范”的朱国强又站在了“安徽省劳动模范”的领奖台上。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敢担责任、不畏首畏尾,给予同事们信心和鼓励,才能彰显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作为一名生产班长,今后,我要持续提升团队凝聚力,为公司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敢啃“硬骨头”
自1990年参加工作以来,朱国强就坚持一个原则不动摇——把自己当作公司的主人,凡事以大局为重,个人利益服从于企业利益。为此,他不怕吃苦、勇挑重担,尤其敢啃“硬骨头”、善打攻坚战。
2014年,公司接下大连市皮口污水环境处理设备项目,并分配给铆焊车间制造。阅读图纸后,大家发现,该项目对焊接的技术要求非常高,且工期紧张、工艺复杂。“要选重的担子挑,要迎着困难上,这是党组织对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朱国强告诉记者,还没等领导分工,他就主动请缨扛下了该项目。于是,朱国强带领班组成员加班加点地研究图纸、简化工艺。最终,他们不仅提前五天完成任务,而且收获了来自客户的高度认可。
2015年4月,铆焊车间安排朱国强所在班组承接焊接青岛 4 米×4 米的不锈钢大闸门。由于焊接面积大,难度陡升,为保证质量和工期,朱国强坚定信念:“不会的就学,不懂的就问;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在此后三十多个日日夜夜里,他带领班组人员反复试验新的焊接方法。随着一项项要领被掌握,一道道难关被攻破,他们成功在规定时间内交出了一件合格产品。
舍己为大家
2016年7月,铜陵经受数轮强降雨,江河湖泊水位处于高位。五公里拦江大闸门受江水挤压导致破碎,急需更换,否则市区将面临重大险情。公司接到制作闸门的紧急求助,将该任务下达至铆焊车间。“这件事容不得半点懈怠,它涉及抗洪抢险,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朱国强深刻认识到该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迎难而上,第一个报名加入。“当时,为了抢工期、赶进度,应急制作分队实行全员大小夜班连轴转,12小时内要完成以往三天的工作量。”朱国强说,闸门制作完毕后,一夜未眠的他又跟随运输闸门的车辆来到现场,及时更换江边闸门,确保了市区的安然无恙。
小憩之后,朱国强又转身投入到公司的抗洪救灾工作中,在堤坝上连续值了三个大夜班。期间,感冒发烧的他强忍着来自雨水浸泡和蚊虫叮咬的双重考验,但他坚持轻伤不下火线,硬是凭借着一股韧劲儿撑到了抗洪结束。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公司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应对疫情影响。朱国强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带领班组成员承担各项急、难、新、特非标件制作任务,月月出彩、年年居先,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2021 年,朱国强所在班组承接生产 6 米×5.6 米水利闸门、DN3.2 米拍门、盾构机三通换向阀 DN500 等十几件首台套产品。在此过程中,他和同事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反复研究图纸,打磨焊接技术,不仅赢得了客户的一致好评,而且为公司创造了千万元产值。
助人扬善举
步入不惑之年,朱国强总想着尽己所能为社会做点有益的事。一次,他护送一名因工受伤的工人来到医院接受手术治疗,但当时血库告急,医院便现场征集无偿献血者。朱国强主动站了出来,在得知自己的血型与所需血型一致时,他当即献血200毫升。
自此之后,义务献血就成了朱国强的常态,他主动与医院、血站打招呼:“但凡有紧急情况需要献血的,你们可以随时与我联系。”
截至目前,朱国强累计献血 2800 毫升。出于关心,家人时常劝他适当减少献血次数,却都被他婉言拒绝:“我想趁自己还身强体壮的时候,为社会、为他人多做点好事。毕竟,通过献血挽救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近年来,铜陵出现了义工队伍。受此启发,朱国强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申请报名加入。在成为了义工队伍的一员后,朱国强常常随队来到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献爱心,为老人们修脚、理发,同孩子们谈心、做游戏。2018年,朱国强被评为“铜陵好人”,在拿到 3500 元奖金后,他第一时间决定将其作为特殊党费上交。他说:“我做好事本就不为名、不图利,在做好事的当下我已经收获了满满的快乐。” (本报记者 夏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