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3-01-12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腊月年味浓

    摘要:农历十二月为何又叫“腊月”?在我国远古时代,“腊”本是一种祭礼。在商周时期,人们每年依照时令举行春、夏、秋、冬四次祭礼,祭祀百神和祖先,其中尤以岁末冬祭规模最大,也最隆重,人们将冬祭百神称为“蜡祭”,

  • 挂历情怀

    摘要:挂历盛行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每到年终岁尾,人们都会想方设法买上一本挂历挂在家里。新挂历一挂上墙,整个屋子都显得亮堂堂的,喜庆祥和的新年气氛也随之扑面而来。虽然挂历已被现代人渐渐冷落了,但是我对

  • 悠悠小青瓦

    摘要:每到一个村庄,我都会留意那些老房子上的小青瓦。层层叠叠的小青瓦,是房子的肌肤纹理,是它散开的发髻,划着优美的弧线,从高高的屋脊上滑下,使人倍感亲切。江南山区多古木翠竹,枫香、乌桕、苦槠、红豆杉,枝丫遒

  • 父亲与报纸的情缘

    摘要:在家里,我最敬佩的人就是父亲。父亲与报纸有着不解的情缘,将爱阅读写作的好家风传承给我们。小时候家里生活拮据,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和摆设,但在父母的卧室里,一个占据半面墙壁的四层书橱却格外醒目。书橱里整齐

  • 故乡情游子心

    摘要:近几日,窗外飘着连绵的细雨。作为一个思乡心切的游子,这场雨未能浇灭我的乡愁,反而使得它愈发浓烈。十年前,我外出求学,离开了生我养我的故乡。那些美好的回忆就像一片片叶子,散落在故乡四季的风土人情里。故乡

放大 缩小 默认

腊月年味浓

   期次:第8000期   作者:□盛家飞

农历十二月为何又叫“腊月”?在我国远古时代,“腊”本是一种祭礼。在商周时期,人们每年依照时令举行春、夏、秋、冬四次祭礼,祭祀百神和祖先,其中尤以岁末冬祭规模最大,也最隆重,人们将冬祭百神称为“蜡祭”,将岁末以猎获的野兽作为牺牲祭祀祖先称为“腊祭”。后来蜡祭、腊祭合一,人们统称腊祭。腊祭相当于后来中国人的大年。由于腊祭活动常在农历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我的家乡在皖北农村,家乡的年味从腊月开始渐渐弥漫,四溢飘散。

“小孩小孩你别哭,到了腊月就杀猪。”在农村,也到了“磨刀霍霍向猪羊”的时令。腌上几块腊肉或是几只白鹅、麻鸭,码在缸里发酵得差不多了,再挂在通风处晾晒,不出两日,腊香味便呼之欲出。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进入腊月第一个隆重的节日,当属“腊八”。各地在腊八这天的饮食文化不尽相同。首先是喝腊八粥,俗话说“腊八腊八,冻掉下巴”,喝上一碗营养丰富的腊八粥,冬天便不再冻手脚。还有就是泡上一罐腊八蒜。把蒜瓣放入罐中,倒入米醋后封口,随着气温逐渐变冷,罐中的蒜瓣也一天比一天翠绿。等到除夕吃饺子时,腊八蒜也泡好了,醋香与蒜香相互融合,香中带酸,酸中有辣,辣中透甜。望着碧绿的颜色,便知道春天就要来了。在腊八前后,黟县家家户户还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成品色泽黄润如玉,入口松软,又香又鲜。

在我的家乡,年前除了准备大鱼大肉之外,炸制各种小吃也是必不可少的。每年家家户户都要炸些馓子、绿豆丸子和鱼块,这时孩子们是不允许在厨房观看的,更不允许乱说话。每年进了腊月,村里便处处飘香,一闻到那扑鼻的香气,就知道新年快要来了。

到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又迎来一个重要的节日,民间称为“祭灶节”,也叫“小年”,北方地区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南方地区则多半把腊月二十四定为小年。人们在这天举行祭灶仪式,将灶王爷画贴到灶门旁,让灶王爷保佑居家平安、生活富裕,寄托着劳动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向往,祈求新年阖家平安、吉祥如意。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在我的家乡,年前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蒸馒头。这天蒸的馒头是全年最多的,够全家人从年前一直吃到元宵节。等把吃食准备完毕后,还要置办春联等各种年货,家里有孩子的,常常会买上一只手提灯笼。天一黑,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提着灯笼四处游玩,比比谁的更好看。到了腊月二十九晚上,最煎熬的便是孩子们。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只有过年才能穿上新衣服,所以这天晚上我们总要醒来好几次,只恨时间过得太慢,过年穿新衣、戴新帽的场景,已不知梦到过多少回了。

每逢腊月年味浓,迎接新年的同时,我们也走在拥抱春天的路上。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4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