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3-01-17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古城寿县四门对联

    摘要:宾阳门(东门)盛世春和,制红帖千张邀四海寿春日暖,拈金光万缕绣三春通淝门(南门)怀抱敞南门,教盛世春风,永驻郢都襄大雅礼仪瞻盛代,看寿州才俊,齐挥椽笔续华章靖淮门(北门)北阙绕祥云,故辙千年光盛世东风

  • 兔年兔联赏趣

    摘要:2023年是农历癸卯年,因生肖排列为兔,也称兔年。“送金虎硕果丰收千里艳;迎玉兔宏图再展万年青。”值此辞旧迎新之际,为增添几分节日情趣,特精选数副兔联如后,与大家共赏之。即兴对句妙语连珠桑养蚕,蚕结茧

  • 欢乐中国年

    摘要:翻开中国文化的扉页年的卷首语跃然纸上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插图映红了源远流长的民间万户千家辞旧迎新把喜气盈门的对联贴上为年的来临而欢腾为枯木逢春而欣悦把中国结挂起来喜庆这阖家团圆的节日恭祝这情深意长的好日子

  • “纸上生兔”:妙手剪出浓浓年味儿

    摘要:兔年就要到了,退休职工张丽云妙手挥剪“纸上生兔”。只见她拿起一沓红纸,一把剪刀一双巧手上下飞舞,剪刀轻绕红纸,说说笑笑间,纸屑飞舞,纸碎缤纷洒落,片刻后,栩栩如生的兔子就诞生了,这组“玉兔纳福”剪纸作

  • 意趣盎然兔文化

    摘要:“虎年将去春风暖,兔岁又来喜气浓。”转眼又到了十二生肖中的兔年。“兔”在中国是一个美好的字眼,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云:“兔,兽名,像距后其尾形。”其甲骨文、篆文描画的正是“兔”的长耳短尾形象。由于兔在

  • 赤兔扬欢燕剪风

    摘要:奚文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书画研究员。奚文渊笔墨下的兔的情形,俊朗逸美,形备神生,充满了生活情趣,整个画境童意盎然,深得赞誉。

  • 全国第三届职工文化春晚举行

    摘要:本报讯1月14日,2023年第三届职工文化迎新春联欢晚会在线上举行。晚会的举办旨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全员参与的职工文化”伟大号召,大力弘扬

放大 缩小 默认

意趣盎然兔文化

   期次:第8003期   

“虎年将去春风暖,兔岁又来喜气浓。”转眼又到了十二生肖中的兔年。“兔”在中国是一个美好的字眼,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云:“兔,兽名,像距后其尾形。”其甲骨文、篆文描画的正是“兔”的长耳短尾形象。由于兔在动物图腾里面蕴藏天地自然之理,其包含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这在各种历史文献、神话传说、成语典故、诗词歌赋乃至民间俗语中都有充分反映。

作为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兔子几千年来就一直深受国人的喜爱。这种喜爱,在食难果腹的年月应该是从美食开始的。《诗经·小雅》有言:“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讲的就是用一道美味的烤野兔,来热情款待远方来访的友人。《诗经·兔罝》中亦云:“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描绘的则是勇士捕猎兔子的热闹场景,可见兔子是古代常见的猎物之一。到了周朝,兔子还被用于各种祭祀和典礼当中,《礼记·曲礼下》就有记载:“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豕曰刚鬣,豚曰腯肥,羊曰柔毛,鸡曰翰音,犬曰羹献,雉曰疏趾,兔曰明视。”这些例证都表明兔子早已进入古人的生活,涉及食物、捕猎、祭祀等各个方面,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即使到了物质生活极其丰富的当代,“麻辣兔头”仍然是一道令人垂涎欲滴的川菜佳肴,佐以珍馐美酒,那更是飘飘然似若神仙也!

既然时刻面临着被捕猎或被肉食的危险,兔子在物竞天择的自然铁律下,怎样才能成为生命的强者?首先,善于奔跑是其本性使然。《孙子兵法·九地篇》云:“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此句的本义是说奔跑的兔子,速度像风驰电掣一样敏捷。其次,筑窟营穴拥有一技之长。《战国策·齐策四》云:“狡兔有三窟,仅得其免死身,今君在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这就是成语“狡兔三窟”的来历,比喻藏身之处甚多,避祸有术。再次,超强繁殖成为图腾崇拜。古代的生产力比较低下,人类崇拜具有旺盛力的一切生命现象,由于兔子在哺乳动物中的繁殖能力首屈一指,民俗文化常借兔子形象来表达多子多福的生育理想和顺产多产的朴素愿望。《尔雅·释兽》云:“兔子曰勉。”兔子的幼崽即“娩”;《说文解字》释曰:“生子齐均也”(即兔子平均一月一产)。后来,人们常把十月怀胎的人类妇女生产,成为“分娩”。

其实在我国古代,兔是祥瑞的象征,特别是纯白色的兔子——玉兔,和纯红色的兔子——赤兔,更是可以当作重大祥瑞献给朝廷。《太平广记》卷九引《瑞应图》云:“赤兔者瑞兽,王者德盛则至。”“白兔,王者敬耆老则见。”(《宋书·符瑞志》)

至于玉兔与月亮所结下的不解之缘,人们推测至少可以追溯到西汉早期。月中有兔的神话形象,最早见于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其一号墓帛画中绘有月牙形状的月亮,月中就有白兔与蟾蜍;不少西汉初年的画像砖上,也能看到兔子在月中的形象。晋代张华《博物志·物性》则记载:“兔舐毫望月而孕,口中吐子。”认为兔子是明月之精,吸收 月 亮 精 华 而 繁殖 。 东 汉 张 衡《灵宪》曰:“月者,阴精之宗,积而成兽,像兔。”认为月中阴影的形状同兔子形似,因而附会出了月兔的说法。晋代的傅玄在《拟〈天问〉》中更是直截了当:“月中何有?白兔擣(捣)药。”至此,“玉兔捣药”的神话故事流传开来,李白为此吟咏:“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把酒问月》),欧阳修亦云:“天冥冥,雨蒙蒙,白兔捣药嫦娥宫。”(《白兔》)而事实上,兔子是晨昏觅食的夜行性动物,其活动时间与月亮出现时间基本重合,由此产生“视月生子”的民间说法及“兔子拜月”的传说故事,因而人们把兔子与月亮联系在一起,均有着朴素而又美好的心愿。

“正月点起兔花灯——传新有后”“清明梁悬兔寒燕——消食祛病”“端午绣制兔香包——驱毒进邪”“中秋摆供兔儿爷——祈佑吉祥”……让我们在虎啸深林增瑞气、兔驰沃野益新风中,尽情地欣赏意趣盎然的兔文化吧!(钱续坤)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