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3-01-30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一线劳动者,春节里最美的风景

    摘要:1月22日,正月初一凌晨,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阜阳工务段钢轨探伤工父子刘光谊和刘畅在阜淮铁路袁寨站进行夜间钢轨探伤作业,保障春运安全畅通。图为父子俩通过探伤仪认真查看探伤波形,分析钢轨伤损情况。

  • 中铁上海工程局安九铁路安徽段荣获“火车头”奖杯

    摘要:本报讯近日,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印发表彰决定,授予中铁上海工程局安九铁路安徽段“火车头”奖杯。中铁上海工程局承建的安九铁路站前工程2标,正线长度41.292公里,管段总长52.192公里,位于安庆市怀宁

  • 滁州:“四招并用”助企复工复产

    摘要:本报讯今年以来,滁州市围绕破解用工短缺难题,深入开展“春风行动”助企招工,确保企业复工复产“不缺人”,目前累计走访重点用工企业120余家,助企招工7500余人。重点乡镇“赶集招”。滁州市制定春节期间帮

  • 陈立君:在技改一线展巾帼英姿

    摘要:技改项目“大管家”、智慧制造“领军人”……在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冷轧总厂,这些称呼都属于同一个人——电气设备首席工程师陈立君。多年来,陈立君始终坚持奋战在技改第一线,不畏艰难,锐意进取,攻克许多重大

放大 缩小 默认

陈立君:在技改一线展巾帼英姿

   期次:第8007期   

技改项目“大管家”、智慧制造“领军人”……在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冷轧总厂,这些称呼都属于同一个人——电气设备首席工程师陈立君。

多年来,陈立君始终坚持奋战在技改第一线,不畏艰难,锐意进取,攻克许多重大技术难题。她参与、负责以及主持的在建项目均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有效提升了马钢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她先后荣获马钢“十大女杰”、中国宝武“银牛奖”、马鞍山市劳动模范、安徽省劳动模范等称号。

柔肩担技改

2017 年初,公司决定在冷轧总厂新建一条年产量22万吨的硅钢常化机组,并对一硅钢进行适应性改造。技改项目涉及安全、工艺质量、环保、能源、设备系统升级等多个方面,时间紧任务重,陈立君受命担任技改办主任,负责项目改造的全盘工作。

为了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她比常人付出的更多,策划每一项具体的事情,制定修订技改管理办法、梳 理 技 改 管 理 流程、与公司各职能部门进行沟 通 协调 、与 总包 方 和 建 设方密切配合、优化和调整施工方案等。在陈立君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一硅钢适应性改造项目提前 35 天顺利投产,新增常化机组按期顺利投产,总厂公司级的其它技改项目也如期顺利投产。其中,硅钢高牌号改造项目获得了 2020 年冶金行业优秀设计二等奖。

“在看到任务圆满完成的那一刻,感觉再多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再多的艰辛也都变成了美好的回忆。”陈立君说。

巾帼攻智控

马钢加入中国宝武大家庭,让冷轧总厂搭上了智慧化改造的快车,陈立君也迎来了全新的挑战。作为冷轧智控项目的负责人,从项目策划到项目建成投用,她见证了冷轧智控中心的从无到有和“渐入佳境”。

冷轧总厂两期智控项目从调研、立项、建设,到实现17条机组入驻智控中心历时两年。期间,陈立君和同事们战疫情、斗酷暑、搏寒冬,项目蹄疾步稳、有序推进。

“智控项目突破了一系列智慧制造关键技术,在精准感知、精准控制、智能管控、智能装备及智能工厂等方面率先在行业内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陈立君介绍道。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智慧制造配套项目也在稳步实施:2020年新增16套机器人,实现“3D”作业点替代;北区轧后库和南区酸轧原料库智能库区项目运行正常,优化了人力资源,提高了生产效率;镀锌、连退炉子二级模型相继投入运行,提高了退火工艺温度控制精度,降低了能耗;基于宝武智维远程运维平台的设备远程运维,通过大数据分析,从运行监控、预测性维护等方面确保关键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冷轧智控中心被命名为 2021 年安徽省智能工厂,获批工信部2021年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陈立君以在智控建设项目的突出表现获得了马钢劳动竞赛“最佳实践者”称号。

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陈立君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回归家庭,弥补对家人的陪伴。她经常说一句话:“我要用身体力行告诉我的孩子,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责任心,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才能收获成功和喜悦。”

不舍昼夜、拼在一线,对陈立君来说既是一种习惯,更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责任和使命。她说,设备改造和智慧升级永远在路上,在未来工作中,还将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使命在肩,重任在身,只有众志成城才能攻坚克难,只有不断突破创新才能成就梦想。”(胡传钊 本报记者 胡佳佳)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