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0-04-17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疫情下的凌大塘一切正在苏醒

    摘要:上午8时30分,是许多人一天工作的开始,对合肥市凌大塘等待揽活的临工们而言,则意味着从清晨5时多开始的“求职”已接近尾声,今天可能一无所获。疫情发生后,“找活难”成为临工们的普遍共识,他们对此并没有太

  • 从﹃操作指引﹄看基层工会服务需求

    摘要:据媒体报道,针对防疫期间复工复产可能遇到的困难,上海闵行区总工会牵头,联合劳动关系三方,共同出台了《关于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期间企业与职工开展集体协商操作指引》。因“操作指引”实用、好使,受到基层工会的

  • 学技能促提升

    摘要:

  • 阜阳“双员”服务企业防疫复工两不误

    摘要:本报讯“当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我国防范疫情输入压力不断加大,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阜阳日前举办驻企复工复产联络员和疫情防控技术指导员培训班,就企业复工复产和疫情防控工作对“双员

  • 六国化工一季度产销逆势飘红

    摘要:本报讯从铜化集团工会获悉,今年以来,铜陵化工集团安徽六国化工公司有效应对疫情冲击,全面推行精益生产,强化“产供销储运”统筹协调,一季度共生产化肥33.26万吨,同比增长26.18%,销售化肥31.65

  • 图片新闻

    摘要:◆习近平《携手抗疫共克时艰——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上的发言》单行本出版。◆李克强主持召开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部署提高检测能力做好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工作;抓好各地常态化防

  • 紧密联系工会实际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扎实开展“抗疫情、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

    摘要:本报讯4月16日上午,省总工会召开机关和直属单位负责人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动员部署会和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抗

  • 国资委发文推进央企责任追究工作体系建设

    摘要:新华社北京4月16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日前发布《关于做好2020年中央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工作体系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围绕央企进一步加强追责职能部门建设、严肃查处违规经营投资问题等作出具

放大 缩小 默认

疫情下的凌大塘一切正在苏醒

   期次:第7334期   

上午 8 时 30 分,是许多人一天工作的开始,对合肥市凌大塘等待揽活的临工们而言,则意味着从清晨 5 时多开始的“求职”已接近尾声,今天可能一无所获。疫情发生后,

“找活难”成为临工们的普遍共识,他们对此并没有太多怨言,

“暂时的吧”

“总会过去的”,他们一边向车辆驶来的方向张望,一边互相鼓励着。这是记者4月15日早晨赴现场采访看到的场景。

合肥市包河区凌大塘是一个自发形成的临工聚集地,最高峰时每天有五六千名来自五湖四海的临工聚集于此,这里是他们在这座城市的落脚点,也是用劳动创造新生活的出发点。而疫情的暴发,打乱了这里原本的节奏。“往年元宵节后就复工了,今年拖到了 3 月中旬才回来开工。”来自亳州的付芳在这里干了十几年小工,这样的情况她也是头一次见。

“现在招工少多了,以前情况好的时候,一个月 30 天几乎天天都有活,今年回来复工快一个月,总共干了一个星期不到。”一旁的工友们纷纷附和。

用工量减少,着急的不止有临工。在路旁的彩钢棚里,安徽首家服务“马路临工”的公益性组织——凌大塘临工集散中心的工作人员们正忙着跟

企业对接用工需求。

“我们有 200 多家长期合作的用人单位,即便这样,现在还是得主动出击,为临工们争取更多的工作机会。”凌大塘临工集散中心主任吴国军告诉记者,从2月3日开门到现在,他们就没停过,

“给登记在册的3900多名临工一一打电话,确认他们健康状况,告诉他们延迟复工的消息;同几百家企业挨个打电话确认用工信息,积极拓宽渠道,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凌大塘所属的常青街道工会也给予了很大帮助。

“今年全省工会开展了网上就业创业援助月活动,合肥市也举办了很多场,我们整理出合适的招工企业信息推荐过来,由他们发布给临工。”常青街道工会主席刘国楚告诉记者,网上就业这项普惠职工活动,不能落下临工群体。

每一场生活的冲击都会带来一次思想上的震荡,如何与疫情造成的就业瓶颈博弈,集散中心和临工们都在思考。“我们的服务方式要转变!”凌大塘临工集散中心党支部书记宋凡告诉记者,为了维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之间的平衡,集散中心创新实行“点对点”

“一站式”服务,在给临工登记安康码、测量体温、签署健康承诺书、提供安全证明外,集散中心还包车接送他们上下班,

“工作两点一线,最大程度上减少接触,让临工安心上岗,企业放心用人。”

而另一个创新,则是被复工人数不足倒逼出来的“临工共享”模式。疫情发生后,复工临工仅有 700 多人,占

往年的四成左右。

“临工共享”是让临工们跨行业就业,对接的多是专业门槛低、兼容性高的工作岗位,旨在帮助企业解决突发的用工难题。从 3 月 13 日开始,集散中心首次以“临工共享”的模式,对接了 5 家用工单位,发布了 200 多个岗位需求,截至目前,通过“临工共享”已解决了近2000 人次就业。

对于临工而言,疫情带来的就业困难也让他们开始调整自己的择业诉求。

一个很显著的变化是,开始接受短期、甚至长期工作了。来自肥西县的王利安告诉记者,小工一天的工资在160 元到 220 元之间,一个月多少也有 4000 元左右的收入,与工厂的长期工相差不大,所以在往年,工资日结、灵活性强的临时工作更受临工们的青睐。但如今,许多人也开始转变观念,

“有活干总比没活干强”,在这样的观念下,昔日被冷落的短期工如今也成了“香饽饽”。

“现实就是如此,总得要赚钱生活嘛。”王利安笑着说。

而来自阜阳的王秀珍开始思考另一个问题:相比于一技傍身的大工,被招工方“挑剩”的多是小工,

“还是要学个一技之长,择业更有优势。”她和工友们商量着。

时间接近中午,临工集散中心门口的江陵路上,临工们有的渐渐散去,有的仍在执着等待,还有的走进临工集散中心寻求帮助。

春日的阳光柔和地洒向凌大塘,这里的一切正在缓缓苏醒……

(本报记者 何雪菲)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