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来人勤早,备耕正当时。3 月14 日清晨,在天长市大通镇便东村稻虾共作基地,基地负责人、天长市稻虾产业协会会长、便东稻虾共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卞惠德划着小船,正忙着给小龙虾投放饲料。他一边穿行在连片的水田间,一边在心 里 盘 算 着 今 年 稻 虾 共 作 的“ 钱景”。
“再等六七天,待第二批小龙虾养得再肥一些,就能上市卖个好价钱啦。”卞惠德信心满满,他们基地近3600亩虾田,预计今年能收获小龙虾30多万斤,按均价每斤18元,仅龙虾产值就可达600余万元,比单种水稻每亩净增收2000多元。
“去年 10 月下旬收完秋稻,基地就组织人手整田、放水、栽草、投放虾苗,赶在春节期间第一批小龙虾上市,一直收到 6 月初结束,刚好赶上插秧种稻,咱再进行‘稻、鱼蟹’种养。”卞惠德还告诉笔者,基地大力推行“稻+虾+鱼+蟹连作”绿色种养模式,“年底前,鱼蟹上市又能实现增收,达到一水多用、一田三收的种养效果。”
卞惠德说,稻子收割后,秸秆在水田里腐烂发酵,能提高稻水体肥力,给新一季的龙虾苗提供生物饵料。便东村稻虾共作基地通过“基地+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鼓励农户以稻田入股合作社,合作社采用生态养殖、绿色防控技术进行水稻虾共作、稻鱼套养,实现“田面种稻、虾粪肥田、稻虾共作、稻鱼套养”的新型生态农业生产方式,达到农户分红、就近就业目标。
“由于基地施用的是稻虾专用肥,种养全程几乎不用农药,产出的稻谷品质好、虾鱼蟹鲜美,经济效益自然可观。”卞惠德介绍,得益于这种循环生态养殖模式,预计他们基地今年水稻产量可达 217 万公斤,加上龙虾、鱼和蟹收入,种养基地纯收入将超过1100万元。
据了解,近年来天长市大通镇大力发展稻虾共作产业,全镇开发稻虾产业超过 2 万亩,其中核心区 1.8 万亩,创建了以便东村稻虾共作基地为核心的“万亩稻虾共作示范园”。自 2020 年 3 月,卞惠德担任天长市稻虾产业发展协会会长后,他和詹家国、詹爱国、佘汝标等 10 多个种养骨干抱团合作,带动周边和附近镇村3500 余个农户从事稻虾共作产业,其中脱贫 户 110 余 户 ,走 出 了 一 条 产 业 旺、生 态美、致富快的产业富民路。
“我镇专门成立‘稻虾综合种养领导小组’,镇干部分片包保 9 个村、3 个社区,村、社区干部进组入户宣传发动,动员农户流转土地,发展稻虾共作产业。”大通镇副镇长杨涛介绍说,截至目前,该镇流转土地 28000 亩,稻虾共作 100 亩以上的连片种养户 60 户,现有从事稻虾共作合作社 18 个、家庭农场 28个、专业大户 35 多个,镇里还对连片种养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给予优先保障。(宣金祥 叶翠 单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