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3 月 29 日上午,省委宣传部召开“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篇章”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近年来,我省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方位、全省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显著改善,江淮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据了解,2022 年全省 PM2.5 平均浓度 34.9 微克/立方米,连续两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86.1%,创有监测纪录以来最好水平,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连续两年获优秀等级、位次提升至全国第8位,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92.8%,已连续三年超九成,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
今后五年,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推动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安徽的重要窗口期。鉴于目前我省生态环境保护总体水平不高,生态环境保护短板较多,环境污染治理任重道远,我省将强化标本兼治、综合施策。
我省将大力推进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等重点任务落实;持续推进重点行业绩效分级,深化区域重污染天气联动应对;开展VOCS污染问题排查整治、氮氧化物污染治理提升、臭氧精准防控体系构建和污染源监管能力提升行动,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到2027年力争全省PM2.5平均浓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
我省还将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进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健全江淮运河水质保障机制,实施淮河流域水质提升行动,推动新一轮巢湖综合治理,加强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到2024年底基本消除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到2027年力争全省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0%左右。
此外,我省将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投入,严密防范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风险,深入实施农村净水攻坚行动,全面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到 2025 年全部消除农村黑臭水体,2027 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到 40%以上;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2025年全省域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本报记者 夏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