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4 月 6 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场了解到,我省将深化三产“锻长补短”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加快现代流通枢纽体系建设,支持合肥、芜湖等市创建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2023 年培育省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70 个左右,培育新增限额以上企业 1000 家左右。
据介绍,2022 年,我省服务业增加值 22943.3 亿元,增长 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1518.4 亿元,增长 0.2%,增幅高于全国 0.4 个百分点;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 7530.6 亿元,增长 8.9%,外贸规模再创年度历史新高。我省将全力推进服务强省建设,着力打造“皖美服务”品牌,加快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
在全面塑造商贸新优势方面,我省将围绕十大新兴产业领域,编制出台全省推动供应链创新应用若干政策措施。培育一批贸易双循环试点企业。加快现代流通枢纽体系建设,支持合肥、芜湖等市创建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加大骨干商贸流通企业引育,2023年培育新增限额以上企业1000家左右。
在培育外贸新动能方面,开展万企百团出海行动,更大力度抢订单拓市场,加强“一带一路”、RCEP等新兴市场开拓。实施外贸主体培育壮大工程,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1000家以上。深化外资招引攻坚工程,力争年内招引外资重点项目超过 150 个。建设使用海外仓 350 个以上,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30%以上。
在拓展消费新赛道方面,我省将扩容升级“徽动消费”行动,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等消费。推深做实“安徽人游安徽”“皖美好味道·百县名小吃”、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等活动。2023年培育省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70个左右,改造提升示范商业街区10条以上。
在构建物流新体系方面,我省将提升国家物流枢纽功能,支持合肥、安庆争创新的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建设省级示范物流园区 5 个左右,新建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10 个左右。争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培育省级冷链物流基地5家左右、集配中心20家左右。
创建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安徽分中心,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创新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金融服务。持续提升安徽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综合服务能力。建设省级工业软件创新中心 2 家以上,培育工业软件创新产品 20 个、工业软件示范应用企业 30 个。开展软件名城、软件名园“双名同创”,建成软件产业园 25 个以上。深入实施“中国声谷”创新发展三年行动,力争营收达到3000亿元。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新增省级大数据企业500家以上。
深化数字赋能普惠金融专项行动,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服务线上融资 3000 亿元以上,全年力争新增 30 家上市企业。推进金融助企纾困政策落地,新增小微企业贷款2000亿元以上。加快合肥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争创全国绿色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
积极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普惠性服务供给,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高品质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积极创建国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第三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
持续实施十大暖民心行动,优化提升餐饮、健身、养老、幼托、家政等服务水平。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升儿童、创伤等中心服务能力,加快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中医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组织实施一批体育服务综合体、汽车自驾营地等重大项目,推动长三角汽车运动产业一体化发展,培育汽车、自行车、马拉松等品牌赛事。
(本报记者 张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