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得给自己找事干,工作是创新的源泉,问题是创新的契机。”4月20日上午,在安徽淮北煤电技师学院工匠大师工作室忙碌的杨杰高兴地说,
“这些年来,我感到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创新让我找到了人生不竭的动力。”
在整理材料的杨杰戴着一副眼镜,显得文质彬彬,其实干起工作来,钻研起难题来,是淮北矿区响当当的“杨大侠”。杨杰今年54岁,30多年来,扎根淮北矿区,吃苦耐劳,钻研创新,由一名普通机电工成长为高级工程师。先后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中共十八大代表、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杨杰初中毕业后入职淮北矿业集团朔里煤矿,成为一名副井提升机司机,通过自学“啃”完 20 多本矿井提升机方面专业技术书籍,积累了 30 多万字的读书笔记,成了名副其实的电器专家。多年来,他始终秉承“精益求精、不断超越、推陈出新”的工
作理念,立足岗位努力自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先后围绕制约企业安全高效生产的技术难题,刻苦地进行技术攻关。
“矿井生产系统集成及远程故障诊断系统”成果为企业创造效益1.2亿元,形成的企业标准得到中国煤矿协会和安徽省科技厅的高度评价。他在淮北矿区被亲切地称为“亿元矿工”。
2018 年初,杨杰被调入安徽淮北煤电技师学院,成为工匠大师工作室核心成员,作为培训教师,肩负起为矿区和社会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的重担。工作室里一摞摞专业书籍码得满满当当,依次摆放着杨杰研发的煤矿可编程控制器、模拟电路、电子元件等小型实训器具,这些都烙印着他的创新足迹。
“在‘杨杰讲堂’,大家可以把从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企业最前沿的仪器设备、生产技术动态链接起来,转化为实际动手能力,这相当于打通了职业教育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对备用设备的再开发。”
动态研制实训设备。研发和生产同步的实训设备,最大难题是厂家封锁核心 控 制 技 术 ,技 术 攻 关 需 要 钻 劲 和 狠劲。有一回,杨杰白天在实训室研究,晚上伏案画图,每天干到深夜,连续一个多月没回家,困了就在办公桌上打个盹,醒了就用湿毛巾擦把脸,经过 30 多天的苦战,调试好的实训设备一次试运行成功,现场爆发出一片掌声。在研制实训设备的 同 时 ,杨 杰 还 动 手 开 发 同 步 实 训 教材。实训教学需要不断创新模式,杨杰采用理论实操一体化教学方法,实现培训和岗位无缝对接;还利用“互联网+培
训”模式,较好地破解了工学矛盾。
放大创新能力的倍增效应。
“在创新过程中,每当我遇到技术难题时,都非常高兴,因为这又是一次超越自己的机会,也是有针对性高效学习的催化剂,更是一次突破自我的过程。何以解忧,唯有创新!何以快乐,唯有创新!”在实操培训中,杨杰以“人人都可以创新”、“问题就是创新的契机”及“工作就是创新的源泉”等为理念,既传创新方法和技能,又传劳模精神、工匠精神,鼓励学员把学到的方法大胆地进行岗位尝试,成为创新能手,学员中的创新成果已有36项。
杨杰说:“我是从低起点走过来的,知道普通职工学习前沿技术时难在什么地方,并据此设计了一系列深入浅出的能够被学员接受的例子,低起点反倒成了我们教学上的优势,通过持续地教学创新,让更多的普通职工掌握了前沿技术,并缩短了他们掌握新技术的过程。”在一次技能培训课上,一位学员对杨杰说:
“杨老师,我的基础比较差,要是有一种方法能把你的绝活像武侠小说中的大侠那样,一下子就传给我,让我迅速增加功力就好了!”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而杨杰却从中受到了启发。他静下心来把快速查排故障的经验提炼总结,画出查排流程图。新手只要“按图索骥”,就能迅速找到故障点并解决问题,达到技术高手的水平,从而大大缩短了职工的学习过程,使技术高手的绝活绝技得到了快速传承。
技能培训由盆景变风景。
杨杰团队规模化开展“名师带高徒”活动。优选尖子学员,按照技能提升等级,把知识模块、技能模块等任务分解、挂图作战,进行针对性的“传帮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技能等级的晋升。在实操训练中,引导学员自己动手拆卸、组装设备,不断地进行实操、实践,充分地认知设备的结构、性能、故障点,掌握预防故障、判断故障、处理故障的技能,切实提高了职工的实操、实战能力。团队成员回到单位“如法炮制”,培训了技能人才1000多人,有10多人从技师晋级为高级技师,30 多人从高级工晋级为技师,在 2018 年的工匠大师、工匠评选中,大师团队成员中有 3 人被评为“淮北矿业工匠大师”,6人被评为“淮北矿业工匠”,多人在集团公司举办的名师高徒大赛和职工技术比武中获得前三名的好成绩,大师团队中的很多成员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绝大多数成为本单位技术骨干。
汗水浇灌荣誉。杨杰先后获得“全国煤炭系统青年技术能手”
“全国杰出青年岗位能手”
“全国煤炭系统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全国职工自学成才标兵”
“全国技能大师”“第二届感动中国的矿工十大杰出人物”“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
“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
“中国好人”等40多项省部级以上荣誉。
(王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