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3-04-18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看点解析

    摘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4月15日至16日召开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是我国面向国际科技创新和国际人才交流的国

  • 起底美国“黑客帝国”真面目

    摘要:新华社北京4月17日电最近,一批美军秘密文件出现在社交媒体上,内容涉及俄乌冲突等各方面情报,还暴露了美方对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以及韩国、以色列、乌克兰等盟友的窃听行动。与此前的“棱镜门”等诸多丑闻一样

  • 中央财政下达资金100亿元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

    摘要:记者17日从财政部了解到,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考虑农资市场价格走势和农业生产形势,中央财政近日下达资金100亿元,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统筹支持春耕生产,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 铭记历史

    摘要:4月16日,人们在耶路撒冷亚德瓦希姆大屠杀纪念馆参观。以色列犹太人大屠杀纪念日根据犹太历法确定,今年的纪念日从4月17日日落开始至18日日落结束。大屠杀纪念日临近,不少民众来到亚德瓦希姆大屠杀纪念馆参

  • 交通运输部推动主要网约车、货运平台公司降低过高抽成

    摘要:新华社北京4月17日电(记者叶昊鸣)记者17日从交通运输部获悉,为保障交通运输新业态从业人员合理劳动报酬水平,将推动主要网约车和货运平台公司降低平台过高的抽成比例或者会员费上限,并向社会公开发布。交通

放大 缩小 默认

聚人才交流之力筑科技创新之基——

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看点解析

   期次:第8062期   作者:□新华社记者 宋晨 赵瑞希 王琳琳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

4 月 15 日至 16 日召开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是我国面向国际科技创新和国际人才交流的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展洽活动。来自 28 个国家和地区的948 家机构和组织,近万名海内外政府代表、专家学者、高端人才齐聚现场,讨论知识产权、人才交流与科技创新等相关议题。

保护知识产权 重视科技创新

知识产权制度是保护科技创新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促进了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保护创新创造的浓厚氛围。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副总干事王彬颖在致大会的贺信中表示,中国在 2022 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升至第 11 位,同时在国家专利、商标、工业设计应用和创意产品出口等多项指标中排名第一。中国拥有21个顶级科技集群,已经成为全球创新的领军者。

从 2012 年的第 34 位升至 2022 年的第 11 位,我国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已经连续多年稳步上升。与会专家指出,这印证了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为了更好培养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我国于2022 年新设了知识产权硕士专业学位。国家知识产权局正积极组织开展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制定推动知识产权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计划。

聚焦人才培养 推动科技创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部副部长张广军表示,我国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通过科技创新为国家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源头供给,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显著提升。

2022年,新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提出,国家加快战略人才力量建设,优化科学技术人才队伍结构,完善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等创新人才和团队的培养、发现、引进、使用、评价机制,实施人才梯队、科研条件、管理机制等配套政策。“中国的教育培训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有效推动了创新发展。”王彬颖表示,中国大力促进科技人才培养,成立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

以广东省为例,2022年全省研发人员数量达130万人,建成博士后科研平台1249家,在站博士后超1.2万人,专技人才和技能人才总量分别达到891万人、1850万人。

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卜玉龙提出,要整合人才、技术、资本、政策等各类资源要素,联合各类创新主体,在构建产学研相融合、上中下游相衔接的协同创新体系上助力,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推动人才优势更好地转化为产业发展、创新发展的优势。

开展国际合作 携手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需要更广泛的国际合作。张广军表示,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前沿创新,为应对全球问题不断作出重要贡献。面向未来,将与世界各国继续拓展广泛深入的开放合作与交流互鉴。

“我们一直在聚焦如何进行国际科技创新,希望能加速在核心和关键技术上的突破。”参与本次大会圆桌会讨论的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霍斯特·梵格是一位生活在深圳的外籍科学家。他表示,一些突破只有通过全球合作与科学技术交流协作才能实现,而中国完全具备这样的条件。

记者了解到,本届大会上有100余家境外专家组织、培训渠道、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在国(境)外专业机构展区深度交流合作。

张广军表示,将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科技交流合作,以包容的心态、务实的举措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据介绍,我国已经和 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的科技开放合作新格局。在科技抗疫、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和清洁能源等多个领域与多个国家开展了深入务实且卓有成效的合作。

(新华社深圳4月16日电)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