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4 月 27 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日,省委、省政府印发《安徽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了到2025 年和2035 年两个时间节点的发展目标。到 2025 年,质量强省建设稳定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满意度显著增强。展望2035年,《纲要》设定的目标是,质量强省建设位居全国前列,质量强国标杆城市创建取得明显进展,质量支撑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达到更高水平。
《纲要》全文共十个部分、三十条。主要任务包括八个方面。一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突出质量发展创新赋能、绿色导向和造福人民。二是构筑产业质量竞争优势。筑牢产业基础质量支撑,全链推动产业质量升级,培育质量卓越产业集群,促进区域质量协同提升。三是加快产品质量创新升级。包括:农产品食品药品质量升级,提高消费品供给质量,工业品质量升级。四是打造安全绿色优质建筑工程。加强工程质量监管,推动建材质量提升,打造百年精品工程。五是服务供给扩容提质。推动生产服务专业化、生活服务高品质多样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优质化。六是增强企业质量和品牌竞争力。激发质量创新活力,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推进“皖美品牌”建设。七是建设现代化质量基础设施。完善质量基础设施体系,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服务效能。八是质量共治共享。加强法治建设,完善政策体系,加大监管力度,强化社会共治,加强交流合作。
《纲要》提出,推动消费品质量从生产端符合型向消费端适配型转变,开展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等高端产品认证,打造“5分钟便利店+10分钟菜市+15分钟超市”便民服务圈。支持合肥创建特色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支持芜湖、阜阳、安庆等创建区域消费中心,切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纲要》结合安徽实际,在推动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提出一系列举措。在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实施一批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攻关项目。依托安徽科技大市场等平台,建立质量专业化服务体系,协同推进技术研发、标准研制和产业应用,加速质量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在筑牢产业基础质量支撑方面,围绕十大新兴产业试验验证、计量检测、标准验证等共性需求,指导企业参与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进程。
(本报记者 徐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