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3-05-29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淮南:校园双选会助力大学生就业

    摘要:5月24日,淮南师范学院学生们在双选会上应聘。当日,淮南师范学院毕业季促就业校园双选会举行,此次招聘会共105家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3091个,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胡锋/摄影报道

  • 泾县:写好“绿色”文章赋能高质量发展

    摘要:绿杨烟外晓寒轻,绿水青山遍泾川。走近宣城市泾县,翠绿的草木彰显生机,丰富的自然资源展现活力。近年来,泾县始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泾县、绿色发展”的工作基调,着力保护

  • 淮河支流闻“汛”而动确保流域安全度汛

    摘要:时下正值雨季,降水较多,据安徽省气象台预报,我省汛期(5至9月)已至。眼下,正是防汛备汛重要时期。淮河流域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历史上洪水灾害频繁。今年淮河流域防汛备汛情况如何?有哪些防汛措施和手段?近

  • 天长市:老年食堂新添一道“平安菜”

    摘要:本报讯“可不是嘛,平时无论是骑车还是走路,都要遵守交通规则,确保安全,就要按照民警同志教的方法做。”“刚听了移动公司志愿者的讲解,看了电视上令人揪心的画面,原来骗子还专门盯上了咱老年人。”5月23日,

  • 做巡道工33年,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摘要:一个人,一段路,每个日出与黄昏,他用脚步丈量着这段路的一草一木;无论寒冬酷暑,他都守护在这段路的最前沿。平凡的岗位上,他勤恳执着、甘于寂寞,从青葱少年到华发渐生,33个春秋,他默默坚守在这里,他说“从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巡道工33年,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期次:第8089期   

一个人,一段路,每个日出与黄昏,他用脚步丈量着这段路的一草一木;无论寒冬酷暑,他都守护在这段路的最前沿。平凡的岗位上,他勤恳执着、甘于寂寞,从青葱少年到华发渐生,33个春秋,他默默坚守在这里,他说“从参加工作就来这儿,30多年,我习惯了!”这句质朴的话语,包含着“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的深情。他就是淮北矿业集团铁运处烈山工务段所辖的养路工区巡道工——王士超,他用奋斗、汗水、奉献,谱写着新时代的劳动者之歌。

每天来回16公里,只为守护这“最偏”的地方

王师傅的工种是巡道工,他工作的地方位于淮北矿业集团铁运处烈山工务段所辖的养路工区——肖店工区。这个工区所辖线路从王桥大桥直到国铁芦岭站,总长度近 8千米,7个无人看守道口,处于村落与铁路交汇处,每到农忙季节,这些道口风险管控难度就会增大。正是这个地方,被铁运处公认“最偏”。工区位于芦岭站到王桥线路的四公里处,过了肖店子村,有 200 多米的距离,能看到一棵高大的广玉兰耸立的院落就是肖店工区,这里远离公路,要开车到这儿都很费劲。王师傅在这儿工作,也在这儿生活,他买菜要去10公里路远的芦岭镇或者同样距离的西寺坡镇,夏天不能多买不易储存,因此每次去镇上王师傅都要买足一周的伙食菜量。

在这个公认的“最偏”,生活起来都费劲的工区,有三个人在这儿守护,一个工长两个兵。王士超是唯一的巡道工,巡道工是个良心活,干多干少全靠自觉,干好干孬全凭责任。王士超文化程度有限,初干巡道工时,为了尽快适应岗位需要,他在干中学,学中干,认真地对巡道工的岗位职责和巡道内容进行了解,从一无所知到慢慢掌握,从一窍不通到得心应手,对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来说,是何等的艰难,但他不仅学会了,还干成了行家里手。8公里多的线路每天巡查下来,来回就是16公里多,无论酷暑还是寒冬,每天他都按照巡回图来回巡查,不巡查一遍总是心里不踏实,这8公里多线路,每一个标志物,每一个弯道,他都了如指掌。

33年来,这个工区无影响机车安全事件

记得有一年大雪,他带着巡道工具出门巡查,当来到四公里处时,一个近 10 厘米长的大轨缝让他停下了巡线的脚步,这引起了他的警觉,他随即在隐患处做了标记,第一时间汇报给工长。领工区得知消息后立即带领着职工来到现场,进行了拉轨调整轨缝。轨缝逐渐被匀开后,他顶着凌冽的寒风继续巡查,雪地上留下了他深浅不一的脚印……

由于单位离家比较远,王师傅很少回家,在汛期维修任务比较重或者农忙时节,他两三个月也不回家一次。尤其是农忙时节,由于农机体型庞大,且道口较窄,在经过道口时,时常会有农机将道口桩撞歪、道口标志牌刮反等状况。在王师傅重约 20 多斤的巡道包里,常备着道钉、螺栓、螺帽、木塞、防爬器销子、活口扳手、红黄信号旗、检查锤等工具材料,他会和另外两名职工一起,分工协作,定点守护在最容易出现故障的道口,保证道口的安全畅通。

当笔者踏步走进这个工区,远远地就看到挺立在肖店工区院落里的那颗广玉兰,这棵树无声无息、寂静而广大,它经历了工区的繁华和寂寞,见证了一代养路人的欢笑和艰辛。正像这棵树一样,巡道工王士超也凭着他的热爱,以平凡之躯守护在这里,从风华正茂到华发渐生。在他所养护的这段线路没有出现过一起影响机车安全的事件,曾经“红旗养路区”的荣誉已经在记忆中,但他和他的同伴们依然用实际行动延续着“团结、爱路、创新、奉献”的铁运精神。(李健 本报见习记者 胡潇)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4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