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3-05-30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肥东县举办健身气功站点联赛

    摘要:本报讯5月27日,“皖新传媒杯”肥东县第四届健身气功站点联赛在合肥市通用技术学校举行,来自全县22个健身气功站点的120余名健身气功爱好者们以赛促练,共同享受强身健体带来的快乐,感受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的

  • 长三角汽车(房车)集结赛浩荡出发

    摘要:本报讯5月28日上午9时,由安徽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三省一市体育局和合肥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年长三角汽车(房车)集结赛(合肥站)暨长三角运动休闲体验季开幕式在合肥融创茂广场举行。来自长三角地

  • 拥抱春天舞动亭城

    摘要:5月25日下午,由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滁州市妇女联合会、滁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滁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拥抱春天舞动亭城”广场舞大赛在滁州市体育馆举行。来自滁州市各市、县的14支广场舞代

  • 百米书画庆“六一”

    摘要:日前,安庆市怀宁县月山镇举办“庆六一”少儿书画百米长卷现场创作活动,以书画现场创作的形式共同庆祝孩子们的节日。200多名少儿书画爱好者怀着对艺术的追求,对书画的热情,席地而坐,尽情描绘,创作出五彩缤纷

  • 《中国美术馆》特种邮票发行

    摘要:本报讯为纪念中国美术馆建馆60周年,中国邮政日前发行《中国美术馆》特种邮票一套1枚。图案以中国美术馆主体建筑为表现元素,画面雅致、主题突出,展现出美术馆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东方传统文化韵味。邮票采用双色雕

  • 飞过时间的海

    摘要:妻子买了本厚厚的影集封面上写着飞过时间的海我一页一页翻开都是女儿童年的照片一岁到三岁女儿的脸圆嘟嘟眼睛眯成一条线我想起抱她亲亲时满身都是奶香味四岁到六岁女儿的牙有个缝头上总是扎个麻花辫我想起在幼儿园看

  • 安徽新一届“小梅花”竞透芬芳

    摘要:本报讯5月27日,“六一”到来之际,由省文联主办,省剧协、合肥市包河区委宣传部承办的第27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暨第24届“安徽省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推优展演在罍街举行。一群“小梅花”竞透芬芳,

  • 沪芜工业情意浓

    摘要:20世纪50年代,在中共华东局和上海市委“支援安徽建设”的号召下,一大批城市青年来到芜湖落户,尤其是一批上海企业内迁芜湖,将现代设备、先进技术、科学管理带到芜湖,为芜湖工业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1952

放大 缩小 默认

沪芜工业情意浓

——20世纪50年代沪芜工业交流纪事

   期次:第8090期   

20 世纪 50 年代,在中共华东局和上海市委“支援安徽建设”的号召下,一大批城市青年来到芜湖落户,尤其是一批上海企业内迁芜湖,将现代设备、先进技术、科学管理带到芜湖,为芜湖工业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1952 年,上海永德棉织厂是上海第一家内迁芜湖的纺织企业,并入芜湖纺织厂。1954 年,“芜纺”又先后吸纳上海嘉定嘉丰纺织厂和无锡振兴纱厂的投资,建成了一个3094 平方米的织布车间,产品增加了机织棉布、绒呢、开司米、花绒布等。由此,芜湖纺织厂成了当时安徽最大的纺织厂,并一跃成为全省大型骨干纺织企业。

1956 年 7 月,上海公私合营的中国火柴厂内迁芜湖,并入 1920 年创办的安徽第一家火柴厂——芜湖火柴厂,1962 年,改名为“芜湖敦煌火柴厂”,次年,火柴年产量达到 26.52 万件,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产品除“芜湖”“淮海”“镇江”等注册名牌的安全火柴外,还试制生产出高、中档火柴,如敦煌火柴、抗风火柴、信号火柴等品种,其中“海鸥”牌信号火柴、“海帆”牌抗风火柴填补了省内空白。

1973 年,研制以纸代木的蜡梗火柴。“寓言”牌蜡梗火柴,荣获1983 年轻工业部优秀新产品奖。

1956 年 11 月,上海蓓蓓饼干厂、大成糖果厂、工利面包厂内迁芜湖,共同组建了芜湖市食品厂,后更名“芜湖市永康食品厂”。1960 年 8 月,上海航空牙刷厂内迁并入芜湖市合众牙刷厂,改名“芜湖市合众塑料厂”;1966 年转为国营,定名为第一塑料厂;1972 年,首创“聚丙乙烯抽丝蒸汽管道法”“平膜热板拉伸法”新工艺国产聚丙烯原料的新途径,生产工艺成熟;1977 年试制成功圆织机,1978 年受到全国科学大会表彰。

1960 年,上海茂森篷帆厂内迁并入芜湖市帆布厂,后组建成立了“芜湖市强力帆布厂”,新厂改变了原厂只能单一生产篷布的历史,增加了车篷布、塔衣、汽车篷等各类帆布制品及军用产品,并开始研制电影银幕。1960 年底正式投产电影银幕,成为全国第一家生产电影银幕的工厂,填补了国内在这一产品上的空白。

上海内迁企业改变了芜湖工业布局,大量上海人员、技术人才的支援是对芜湖工业的最大支持。截至 20 世纪50 年代末统计,除每年分配来芜湖的上海毕业生外,有一万余名上海青年来到芜湖安家立业,这批青年大多是初中毕业生,他们有知识、头脑灵活、见过世面,几年后都成了工厂的技术骨干,有的人还担任了技术厂长等行政职务。其中火柴厂、电表厂等技术厂长均是上海内迁人员。尤以原上海火柴厂技师,后成为芜湖火柴厂副厂长和总工程师的赵仲凯最为突出。此间,他曾被派遣出国作为中国援外专家,并两次荣获省劳模称号。

自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至“文革”前夕,在芜湖市交委、市经计委、市总工会组织下,分两批派遣 16 家企业共 131人赴上海学习,取得先进经验 735 条。上海企业对芜湖企业的对口支援和扶助,惠及近百家芜湖企业。

以芜湖永康食品厂为例,合并后的第二年即 1957 年就扩建了汽水车间,1958 年又扩建了奶糕车间,此两项产品均填补了皖南地区的空白,其主导产品蓓蓓饼干更是畅销大江南北,被列为“安徽传统食品”。

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命根子。合并后许多工厂纷纷将提高产品质量作为重点来抓,向上海看齐,将产品质量以赶上、超过上海同类产品为企业目标。很快效果显现:芜纺厂的棉布下机正品率由原来的 60%左右上升到99%;市新中烟厂的名牌卷烟“乐华”牌被列为全省同级烟厂中第一名,质量已赶上全国同等级名牌烟“指南针”;永康食品厂柠檬汽水质量已赶上上海著名品牌“正广和”,果子酱已赶上上海“天星”和“冠生园”两家老字号企业产品。华桥皮鞋厂、永久制革厂、造漆厂等多家企业产品质量均达到上海同类产品的质量。

在设备支持和先进技术交流上,上海更是慷慨。在上海各工业部门协调下,上海针织内衣公司一次性无偿调拨新机器共 400 台给芜湖;为解决芜湖急需的技术人才,1958 年下半年,上海又支持芜湖 200 多人,涉及仪表、铣刨、冷作、水电安装、电机、机床维修等技术工种,对口解决技术。

60 多年来,上海内迁企业、对芜湖企业的支援和扶助,从设备、技术、人才到管理经验各方面,给芜湖工业的发展壮大做出了积极贡献。支援芜湖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将青春奉献给了美丽的江城,又把汗水洒向了芜湖肥沃的土地,芜湖人民永远铭记上海人民这段无私的大爱。尤其是在其后数十年间,两地工厂企业的相互交流和技术人员的互访更促进了两市的现代化发展。这种比黄金还珍贵的两地工业情,必将载入沪芜两地的史册。(范守义)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4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