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3-06-09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希望的田野上,科技让土地生金

    摘要:6月2日,当记者乘坐的车辆驶进淙祥千亩农业科技园,仿佛进入了金色的海洋。风吹过麦浪,沙沙作响,好一幅丰收的旺景!9时许,伴随机器的轰鸣声,太和县旧县镇淙祥千亩农业科技园1230亩麦田正式开镰收割。小麦

  • 共富路上绘“丰”年

    摘要:从合肥市区出发,沿着阜阳北路高架驱车一路向北,十五分钟就到达长丰县的行政区划——双凤开发区,这里高楼鳞次栉比,大路上畅通无阻,显然已经与市区无缝接轨。继续行驶三十分钟就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长丰县陶楼

  • 安徽长丰:从贫困到百强,一个高质量发展的县级样本

    摘要:县域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没有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这块“拼图”,就没有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全局“版图”。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徽长丰:从贫困到百强,一个高质量发展的县级样本

   期次:第8098期   

县域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没有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这块“拼图”,就没有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全局“版图”。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经济工作尤为重要。近日,本报记者随中宣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一行来到安徽长丰县,从促进区域协调、推动共同富裕的视角出发,来观察解剖这个高质量发展的县级样本。

进位

位于合肥北部的长丰于 1965 年正式建县,取“长治久安、人寿年丰”之意。由于资源禀赋缺乏、产业结构单一等因素制约,一度被列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2年,长丰脱贫摘帽,很“抢眼”;2016年,跻身全国百强,长丰很“抢位”。

从“抢眼”到“抢位”,长丰县如今最具辨识度的特质是就是“百强”。长丰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石磊向记者团介绍:“2012 年脱贫摘帽,2016 年从全国唯一的省会城市下辖国家级贫困县跻身全国百强,六年连续进位,2022 年居全国百强 73 位、长三角‘两线一域’152 个县市第40位。”

在采访中,这位副县长自豪之情溢于言表,“长丰还实现了人口、中小学生、资金‘三个净流入’,常住人口从62 万增长到 125 万。”如今长丰作为一个县,其影响力、美誉度全面提升。最新的消息显示,2022 年,长丰地区生产总值 823 亿元,连续四个季度位居全省投资“赛马”首位;2023 年一季度,GDP 增长 15.1%,经济运行全省第一,增速领跑长三角。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长丰县争先进位谋发展!

出圈

满载着零部件的货车排起长队,络绎不绝地驶入工厂大门;车间里特有的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车间里一张张年轻的面孔在生产线上作业;一辆辆崭新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下线,等待发运交付……这幅火热的画面是比亚迪在合肥的生产基地,基地坐落在长丰县下塘镇的下塘新能源汽车产业园。

“从一片荒地到‘长’出一座汽车厂,只用了10个月。”望着工厂前繁忙的景象,在长丰乡镇上班的一位公务人员连连感叹,“速度就是效益,变化太快了!”这个总投资过百亿的比亚迪项目,从谈判到签约用时23天,从签约到开工用时 42 天,280 天建成 280 万平方米,不到 10 个月整车下线、5 个月产值过百亿……这一系列“加速度”的发展让进位的长丰继续“出圈”。“长丰速度”举世瞩目。

苦练内功

去年毕业于合肥经济学院的小耿是一名长丰人,学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现在比亚迪合肥基地做一名工艺工程师,“不想离开长大的家乡,在家门口的大厂就业,这是我原来不曾想到的。”和同龄择业的年轻人相比,小耿对自己的工作很满意。

记者从比亚迪企业品牌部获悉,目前比亚迪企业合肥基地自有员工近 25000 人;仅下塘镇籍员工约 1100 人,产业发展的红利正在惠及小镇上的更多百姓。

优越的营商环境、顶格的服务引来了这只“金凤凰”,这也是长丰县从贫困到百强,政企“双向奔赴”为高质量发展赋能的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比亚迪会选择长丰?长丰县优质的营商环境是最重要的因素。石磊介绍,长丰县“诚心为企”破解各种难题。建立了“红灯呈报”“周六解题”制度,顶格推进“久拖不决、久治不愈、久攻不下”的问题、难题、新题。年均化解问题4000余个,全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用实际行动让企业家“赚钱、安全、成全”。

长丰县委县政府成立发展专班,对全县企业“一对一”提供热情、周到、专业、勤勉的“金牌店小二”服务,让“企业吹哨,政府报到”。优质的服务,招来了比亚迪,借助比亚迪的龙头效应,全国各地的客商慕名而来,目前中创新航、优信汽车、佳通轮胎等百亿项目也在长丰落地建设。而项目的落地也在助力当地的经济发展。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辛苦不言而喻,但发展有目共睹。

共富之路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长丰明确战略布局,不断廓清方向,聚焦“全域协调”,全力构建“五大片区、三城鼎立、三轴辐射、一区六园”“5331”新“丰”格,全域发展从“一点亮”迈向“全局红”。

为此,长丰突破行政思维,化全县15个乡镇区为文旅、都市、临港、产教、智造 5 个“片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长丰以“工业立县”走向“制造强县”。2022 年历史性实现全年规上工业产值超千亿、单月产值超百亿,今年 1-4 月份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领跑全省。

“科创强县”也在成长为长丰的标签。长丰居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33位、位次省内县域第一,先进光源、航太雷电、陶粲等大科学装置相继落户,“国之重器”达到3座。乡村振兴可圈可点。长丰草莓产业实现品牌、产值“双百亿”,全产业链入选全国典型。涌现出青峰岭、马郢、北乡双河等一批全国乡村旅游精品路线。244个村居百分之百建成集体经济强村,平均收入112万元,收入最高村达1021万元,率先实现“全局红”。

“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回望这一组组数字,一个个成绩,建县 58 年,长丰给出了一张靓丽的答卷。这一路奋斗的成绩也让这美好县名的寓意“长治久安、人寿年丰”更为闪亮!新时代新征程,长丰已步入从“百强”到“共富”的快车道,必定能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本报见习记者 胡潇)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