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3-07-13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致富路上“蛙”声相伴

    摘要:盛夏的早晨,天刚蒙蒙亮,老李就像往常一样,拎着两桶满满的“蛙”料,准备喂食青蛙,忙碌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蛙塘两侧栽满了青豆和向日葵,行走其间,一股清香扑鼻而来,蛙鸣、鸟叫,此起彼伏,让人乐在其中。老李

  • 舒城县:做好瓜蒌夏管迎接秋季丰收

    摘要:时下,在舒城县五显镇光明村瓜蒌种植基地,一个个青绿色的瓜蒌挂在藤蔓上,焕发出勃勃生机。党员志愿者来到种植基地与村民们一起在瓜架下穿梭着,修剪枝蔓、扶藤上架、整理瓜蒌……夏日的繁忙,只为迎来秋日丰收季。

  • 打造标准化“样板间”,阜阳这个矿真有“范儿”!

    摘要: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是矿井长期稳固安全生产、工程质量、职工生命安全的根本保障。今年以来,中煤新集刘庄煤矿综采二队牢固树立“工作一步到位、工程一次成型”的工作理念,固化“上标准岗、干标准活”的行为规范,打

  • 摘要:7月10日,淮南市高新区弘湖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大学生志愿者凤霄在辅导社区儿童学习。淮南市高新区积极发挥假期返乡大学生志愿服务作用,弘湖社区招聘了5名大学生志愿者在社区开办了创意美术

  • 绩溪上半年共培养一百八十位创业者

    摘要:本报讯近日,绩溪县2023年第一期网络创业培训班在绩溪县皖嫂职业培训学校圆满结业,本期培训班为期7天,共有30位创业者报名参加,获得了创业培训合格证书。这是绩溪县为创业者护航的系列活动之一,也是绩溪县

  • 摘要:7月11日下午,合肥市庐阳区亳州路街道古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妇联和关工委联合社彩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组织辖区孩子们在足球场内开展趣味游戏促成长活动。夕阳下,孩子们跟着志愿者们玩起了“老鹰捉小鸡”的游

  • 警社联动开展防溺水宣传

    摘要:7月10日,在合肥市庐阳区林店街道菱湖公园,民警和社区志愿者正在湖边现场进行防溺水教学。暑期来临,该街道官塘社区联合南门小学恒盛校区开展青少年防溺水教育活动,通过现场教学模拟,为青少年宣讲防溺水常识、

  • 基层工会“牵线”爱心企业“买单”

    摘要:7月11日正式入伏,酷暑下,一辆满载着西瓜的货车停在了合肥庐阳区杏林街道办事处门口,随后这些西瓜被一一送到快递小哥、环卫工人、路面执法人员等户外劳动者手中,还有一些被送往了辖区的工会驿站。原来这一车西

放大 缩小 默认

致富路上“蛙”声相伴

   期次:第8120期   

盛夏的早晨,天刚蒙蒙亮,老李就像往常一样,拎着两桶满满的“蛙”料,准备喂食青蛙,忙碌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蛙塘两侧栽满了青豆和向日葵,行走其间,一股清香扑鼻而来,蛙鸣、鸟叫,此起彼伏,让人乐在其中。

老李名叫李其文,花甲之年的他是阜阳颍东区新华街道老集村人,早些年,在阜阳肉联厂上班,后来又到深圳打工,这一折腾,三十多年就过去了。2015年春,老李在当地政府利好政策宣传下,回到了久别的家乡,开始养殖青蛙。

“养这个蛙销路不愁。”老李向笔者介绍,这个青蛙是黑斑蛙,在上海、深圳、江苏那边,很受市民喜爱,尤其是办理红白喜事时,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硬菜。创业之初,老李先后到湖北的天门、钱江、洪湖等地考察学习,“养殖这个蛙投资大,没有技术可不行”。老李说,他足足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把养殖和种蛙繁育技术学会。

“早些年还可以,一亩可以赚个2-3万元。”回忆起刚养蛙的日子,老李心里五味杂陈,“这两年受疫情影响,尤其是 2020 年,疫情来的太突然,16000 斤青蛙只卖了2000多斤,剩下的都热毁了,看着让人心酸。”

说起养殖技术,老李一脸兴奋,倒珠子似地说了起来:“我们从去年 9 月份,就要挑选个大、壮实、色好的青蛙做种蛙,今年4月初,开始繁育,等小蝌蚪长成青蛙时,要用一周的时间进行训食,因为青蛙是食肉动物,投放的饲料只有动起来,他们才能去吃,等到青蛙对饲料的味道和颜色有了辨别后,就可以正常投食啦!”

“一天得3000斤料。”老李说,每天喂两遍,一个蛙塘三分地,喂一遍就是20斤,现在一吨料是8100元,加上人工费用,每天都是上万元的开支。“投资大,效益也不赖。”老李心里有本明白账,“一个蛙塘有 30000 只青蛙,等到中秋节前上市的时候,平均都能长到一两以上,市场价每斤30元,效益还是非常可观的。”

聊天中得知,老李是个热心人,他不但把技术传授给有需求的村民,还带动了不少农户在养殖场务工,“前几年带的养殖户都挣钱了,这两年因为疫情原因,有的不干了。”老李告诉笔者,“前段时间又有几户想来学习技术,来了咱包教包会,让大家都有钱挣。”

正在割草的村民徐影接过话茬说:“老李这人太实在,啥技术都不留,俺在这儿干了快 7 年了,除了给他打工挣钱,俺也学会养啦!”说起下一步打算,老李称:“要是市场行情稳定,到秋准备再扩大规模,同时要在蛙苗繁育上下功夫,带领更多有意愿的村民一起养蛙、一起致富!”(宿飞)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