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3-07-17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我省大力实施人才兴皖工程

    摘要:本报讯7月14日,记者从“人才兴皖工程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2022年底全省人才总量达1170多万,五年净增410万,区域创新能力升至全国第7,呈现出良好的人才发展态势。我省把人才发展作为“一把手”

  • 淮南:铁路部门助力夏粮收购

    摘要:7月15日,淮南市蔡家岗站货物装车场内,装满小麦的集装箱吊装进铁路车厢,通过铁路运往广东。目前,全国夏粮收购进入旺季,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淮南西站、蚌埠货运中心提高粮食运输效率,保障淮河两岸优质

  • 一封来自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感谢信

    摘要:近日,安庆市总工会收到省总工会办公室转来的一封来自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感谢信,对安庆市黄梅戏演员们在海峡职工论坛上的精彩演出表示衷心感谢。6月17日,以“赓续职工情谊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的“2023’海峡

  • 徐发成赴淮北宿州开展“送清凉”活动

    摘要:本报讯工会送清凉,防暑保安康。7月12日至14日,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徐发成赴淮北市、宿州市开展“送清凉”活动并调研工会工作。淮北市委副书记、市长汪华东,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启荣分别会见徐发成一

  • 安徽工会开展“惠送清凉”网上普惠活动

    摘要:本报讯炎炎夏日,高温来袭,7月15日起,省总工会将在“皖工惠”平台开展“惠送清凉”等网上普惠服务系列活动,精准便捷地为职工网民送上夏季普惠清凉福利,切实维护广大职工在盛夏高温季节的安全健康权益,助力全

  • 发挥优势彰显特色打造品牌积极为乡村振兴贡献工会力量

    摘要:本报讯7月14日,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徐发成率省总工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赴宿州市泗县调研工会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他强调,各级工会组织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两心”

  • 今年全国夏粮实现丰收总产量达2923亿斤

    摘要:人民日报北京7月15日电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数据:今年全国夏粮产量14613万吨(2923亿斤),比上年减少127.4万吨(25.5亿斤),下降0.9%。其中小麦产量13453万吨(2691亿斤),比

放大 缩小 默认

截至2022年底全省人才总量达1170多万,五年净增410万

我省大力实施人才兴皖工程

   期次:第8122期   

本报讯 7月14日,记者从“人才兴皖工程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2022年底全省人才总量达1170多万,五年净增410 万,区域创新能力升至全国第 7,呈现出良好的人才发展态势。

我省把人才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升格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先后出台国家实验室专项人才支持政策“18 条”,制定科学中心人才“10条”,高标准打造19.2平方公里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引领带动全省人才平台能级提升,集聚信息、能源、环境、健康等领域人才1.7万余人。

我省持续优化升级人才政策,推动人才政策从1.0到3.0迭代升级,实现从高层次人才到基础人才全覆盖。广开进贤之路,统筹实施科技、文化、教育、卫生、金融等各领域系列重点人才工程,加速推进“技工强省”建设,实施“百万大学生”兴皖行动。同时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建立长三角干部人才交流合作机制,营造敬才爱才良好氛围。

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蒋曦在发布会上介绍说:“我们要在锻造一流人才队伍上走在前列,要在打造一流人才平台上走在前列,要在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上走在前列,要在营造一流人才生态上走在前列,真正让安徽成为养人的天地、创新的高地、人才的福地。大力实施人才兴皖工程,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才发展和创新高地,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人才发展的总定位、总牵引、总抓手。”

安徽具有战略科技力量集群化的独特优势,首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首个国家实验室落地我省,布局推进12个大科学装置,拥有216家“国字号”创新平台。“我们坚持把服务保障国家战略人才需求作为重大任务予以倾力支持。”蒋曦介绍,我省将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充分发挥高能级创新平台聚才作用,加大人才自主培养力度,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

围绕打造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我省将编制产业发展紧缺人才开发目录,完善重点产业人才引育机制。同时大力培养选拔卓越工程师,布局建设一批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在职称评审上予以政策倾斜。提高新工科建设质量,培育发展一批新兴工科专业、融合升级一批传统工科专业、布局建设一批新兴交叉学科专业。深入实施高校大学生留皖、万名博士后聚江淮行动,广泛开展“人才安徽行”“招才引智高校行”系列活动。强化市场导向、需求导向,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技工教育改革,建立以公共实训基地为平台、市场化运作的岗前培训机制,打造一支技术精湛的“江淮工匠”队伍。

我省也将持续优化制度环境,改善工作环境,创新市场环境,提升生活环境,坚定不移打好“环境牌”,坚持开放心态,不搞内卷,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和环境留人。完善省、市各级“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方式,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才落户安居、医疗保健、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方面的现实问题,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人才服务体系。加强战略人才力量建设,壮大产业人才队伍,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人才“引育留用”机制。切实履行人才工作各方责任,完善全周期人才服务体系,健全工作运行机制,厚植创新生态,感召天下英才,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本报记者 张恩杰)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4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