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3-07-18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蚌埠开启暑期“科普夜市”活动

    摘要:本报讯日前,“缤纷暑假科普一‘夏’”第十八届“科普夜市”在蚌埠市科技馆开启,不仅助力广大青少年儿童乐享科普、欢度缤纷暑假,也给珠城市民提供了一个祛暑纳凉、开阔视野的好去处。开启暑期“科普夜市”是蚌埠市

  • “大地欢歌”舞动庐州

    摘要:7月15日,由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大地欢歌”全国乡村文化活动年暨2023年合肥市广场舞展演在宝业东城广场举行,来自各县(市)区、开发区的14支广场舞代表队、400多名演员齐聚一堂,带来了一场独具

  • 安庆市职工舞蹈大赛落幕

    摘要:本报讯7月12日,以“中国梦·劳动美——凝心铸魂跟党走团结奋斗新征程”为主题的安庆市“互助保障杯”职工舞蹈大赛圆满落幕。此次职工舞蹈大赛由安庆市委宣传部、安庆市总工会、安庆市委网信办共同举办,旨在宣传

  • 《成语典故(三)》特种邮票发行

    摘要:本报讯为彰显中华传统文化,中国邮政于7月15日发行《成语典故(三)》特种邮票一套4枚,这是成语典故系列的第三套邮票。邮票分别描述了“铁杵成针”“程门立雪”“韦编三绝”和“孺子可教”四则成语的典故。第一

  • 看见的力量

    摘要:与即将上小学的儿子去影院,看了王宝强导演的《八角笼中》。我希望他能了解贫苦地区孩子的艰难,以及那些孩子与命运的抗争,想让他从中汲取向上的力量。观影完毕,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看见的力量”。看见苦难。那种苦

  • 淠史杭工程的成功“密码”

    摘要:2023年是淠史杭工程开工建设的65周年。6月16日,中共安徽省委书记韩俊走进淠史杭工程展览馆,动情地说,淠史杭工程是江淮儿女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一座历史丰碑,展示了老区人民永远跟党走、牺牲奉献的优良

放大 缩小 默认

淠史杭工程的成功“密码”

   期次:第8123期   

2023 年是淠史杭工程开工建设的 65 周年。6 月 16日,中共安徽省委书记韩俊走进淠史杭工程展览馆,动情地说,淠史杭工程是江淮儿女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一座历史丰碑,展示了老区人民永远跟党走、牺牲奉献的优良作风。

淠史杭工程位于安徽省中西部和河南省东南部,依托上游佛子岭、梅山、响洪甸、磨子潭、龙河口(万佛湖)、白莲崖等 6 大水库开发建设,形成了地跨淠河、史河、杭埠河流域的淠史杭灌区。灌区横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流经安徽、河南两省 4 市 17 个县区,设计灌溉面积1198万亩(其中安徽1100万亩,河南98万亩)。

安徽人民特别是皖西人民在完成这一横跨江淮、沟通三河、惠及豫皖的伟大壮举,不仅铸就了一部气势恢宏、举世闻名的治水史诗,形成了一种伟大的革命精神——淠史杭精神,更给我们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成功的“密码”。

一心为民

1950 年夏天,淮河流域发生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水灾,从上游至中游,到处是一片汪洋,农田淹没、房屋倒塌,灾民流离失所。毛泽东主席泪流满面、心急如焚,在短短的两个多月内接连作出四次批示,并向全国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共六安地委提出了建设一个集防洪、抗旱、灌溉、航运、水产养殖、城市供水、发电等综合效益为一体的特大型水利工程(即后来的淠史杭水利工程)。

安徽省委和六安地委从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出发,通过广泛征求意见,提出了一个既能解决合肥城市供水问题、又能解决六安地区农业灌溉问题的方案。

淠史杭工程在测量工作中坚持了领导、群众、工程技术人员“三结合”的方针。六安戚家桥渠段,设计的是“走直”渠线,在低洼处筑高填方。在实际测量定线时,工程技术人员采纳群众意见,将渠线向东移了 1000 多米,不仅减少了工程量,也保住了许多良田。

科学规划

淠史杭工程的指挥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秉持科学态度,严格规划、精心设计,充分利用一切水源,实行蓄、引、提并举,扩大灌溉面积,建立一个渠、库、塘、站联合运用以及大、中、小型工程相结合“长藤结瓜”式,灌溉为主、综合利用的灌溉系统。

作为“长藤”——渠道,按照灌溉面积大小依次分为总干渠、干渠、分干渠、支渠、分支渠、斗渠和农渠 7 级固定渠道。总干渠、干渠的布置和选线,因地制宜,选择灌溉面积最大、工程量又相对较小的方案。

“长藤”是渠道。工程技术人员设计通过各级渠道直接输水到农田,为防止由于渠道过长导致渠道尾端没水,工程技术人员在规划时又设计了许多中小型反调节水库。

艰苦奋斗

面对建筑材料奇缺、生产工具简陋的难题,建设者们勇敢地叫响没有材料自己筹、没有工具自己造、没有技术自己学的口号。

那时,交通工具比较落后,严重缺乏测量人员。工程指挥部从每个公社选调2至3名知识青年进行测量培训。又经过短期的强化训练,培养出1500多名农民测量员,由专业测量队员带领,边学边干,仅用了4个月时间,完成了原本4年才能完成的任务。

各个水利工地先后办起了铁工厂、木工厂和竹工厂,共制造出 94 种、60 多万件工具,发明了各种拦坡机和各种运土夯土的工具。

在切岭作业中必须使用炸药,指挥部组织未上工地的群众,用土法生产了270多吨黑色土炸药。

工程所需的木材、毛竹等,许多人把家里的房梁、门板,甚至连为老人准备的棺材料都捐到了工地上。

所有民工参加建设,没有一分钱补助,都自觉主动地挑着粮食和铺盖,来到工地上。

开拓创新

淠史杭灌区有80%左右的面积在丘陵地带,田地多在岗坡上,而河流位置很低,即“水低田高”。

为了减轻农民们的经济负担,减少抽水灌溉,淠史杭工程的技术人员创造性地采用1/20000的比降,即河道走20000米才降1米,这样使得灌区 80%的面积都能实现自流灌溉,同时还有利于通航。

1958年9月24日,长3000米、平均切深9米、最大切深14米的樊通桥切岭动工。刘美三领导的二营五连,面对的全是或黑色或黄色的马肝土。这种土又黏又硬,一镐下去,只能挖出鹅卵石般的一小团土。刘美三想到以前在厦门见到的水冲田埂、埂土崩塌的情景,于是,大胆地提出:“劈!”

他们先在土堤边挖成 1 丈长、5 尺高、3 尺宽的墙壁形的陡坡,然后,将陡坡的根脚掏空 7 寸多深,又用铁镐将陡坡两端切8寸多宽,同时在陡坡上面掏5寸深的沟,再在沟里每隔 1 尺左右排 1 根 4 尺长的檀树桩……樊立海、蔡立相等10个人立即冲到陡坡顶上,个个手握铁锤,把檀树桩狠狠地砸进土里。轰!一架土就像一堵墙似地倒下来了。

“劈土法”试验成功了!提高挖土工效50倍。

1958 年 10 月,冯克山的先锋连负责从岭头最高处切岭的任务。在表层土壤清除之后,遇到了从未遇到过的风化石层,一锹挖下去,一个白印;一镐刨下去,一串火星。

怎么办?爆破!冯克山带着12名复员军人,开始研究针对平岗石层的爆破法。平岗石软硬相间,炮眼漏气,普通的炮孔法爆破效果肯定差。但如果用炸药包直接放在石层上面进行爆破,浪费又太大。冯克山不停地试验,最后摸索出了“洞室爆破法”。

为了赶工期,爆破组又提出了一个“一炮成河”的计划。随着巨大的、沉闷的爆破声响起,地动山摇,一瞬间,平岗岭几乎被掀翻。

可是,挖过的大量土石怎样运走呢?

人们不断试验,运土神器“倒拉器”诞生了!

“倒拉”,就是人和小车、箩筐的运动方向相反,人往下的同时小车向上。人从渠堤高坡向渠底跑,通过转动的轮盘,把原本位于底部的小车拉上坡顶。

不同的工地,发明的倒拉器原理相同,形式各样。一时间,在一个接一个的山岗上,布满了灵活轻便的倒拉器。有人拉的、畜力拽的、空中飞的、轱辘转的。

精诚团结

灌区人民精诚团结、同心协力,为了引水,下游区、乡的干部群众,推车担粮,长途跋涉,到上游艰巨的关键部位施工;上游地区受益后,年复一年地继续出工、拓宽渠道,以利向下游供水。

1967 年,在杭埠河灌区舒庐干渠二期建设过程中,庐江县民工与舒城县人民心连心、手牵手,谱写了感天动地的“龙江颂歌”。庐江县负责舒城境内的余家河高填方工程,参加施工的有 2 万人,民工高度集中,住宿成了问题。但是,庐江县的民工刚刚要搭建工棚,舒城县舒茶公社的社员没等他们选好地方,就腾出了自家的房子,热情地把远道而来的庐江民工请进自己的家。

舒城人民对庐江民工的深情厚谊,庐江人民给予了热情的回报。余家河高填方工程要取用的 15 万立方米的土,按工程规划,可以就近从划定的田地里取。可是舒茶公社山坡上都种满了茶树,庐江民工就到距离较远的河滩上去挑挖卵石填渠底。后来,需要黏土铺渠面、筑渠堤,他们又到距离1500米开外的山上去取土。

无私奉献

淠史杭工程修建的每一寸渠道、每一个涵洞、每一座渡槽,都饱含着广大人民群众牺牲奉献的革命精神。在渠道经过的地方,淹没耕地、搬迁房屋、迁移坟墓、挖压土地等各项工作,都是进展顺利、畅通无阻。特别是在移民搬迁工作中,世世代代居住的家园,说搬就搬、不讲任何条件,仅修建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金寨县就移民10万多人,淹没良田10万多亩、经济林14万亩。

工程建设中,还涌现出一大批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英雄人物。将军山渡槽的工程副指挥,时任淠史杭工程党委副书记魏胜德身患肝癌仍然日夜辛劳在工地上。浇筑紧张时,魏胜德常置寒雨而不顾,双手按住剧痛的肝部,冒雨指挥施工。大家劝他回去治疗,他却说:“工程这么紧张,我怎么离得开?”魏胜德的病一天天地加重了,被迫送进了医院。

他在弥留之际,嘴里还在念叨着:“将军山……我等几天就要回工地去……”虽然魏胜德同志再也没有回到将军山,但是他的精神却激励着人们拼搏奋进、顽强战斗!(胡遵远)

(参考资料:《情系淠史杭》《六安市文史资料第 6辑----纪念改革开放二十周年》《胜天歌----淠史杭报告文学集》《一条大河波浪翻》《人间天河淠史杭》等)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