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3-08-07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战火伉俪携手相伴七十载

    摘要:日前,宿州市埇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来到辖区李金玉和张倩夫妇家中,向他们赠送了一块写着“最可爱的人”的牌匾。原来,在埇桥区南关街道,有这样一对抗美援朝老兵夫妇。他们于战火中相识、相知,结成夫妻后,

  • 休宁县筑起政企“连心桥”

    摘要:本报讯“多亏了县委、县政府的全力支持,帮助我们解决了难题。”近日,安徽远创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高兴地表示。据了解,由于流动资金短缺,该企业订单积压,急需一笔300万元的贷款。在了解到企业诉求后,县领导立

  • 快乐健身暖民心

    摘要:近日,在合肥庐阳经开区美丽景湾小区,居民正在体验智能化健身器材。近年来,为满足辖区群众就近健身需求,合肥庐阳经开区不断完善全民健身设施,提升辖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赵明/摄影报道

  • 高温下的燃气安检员:守护万家“烟火气”

    摘要:7月24日,烈日灼人,暑热席卷而来,午后体感更是酷热难耐。对安庆港华燃气有限公司安检员刘成钢而言,工作不能间断。穿上蓝色工作服、头戴白色安全帽、佩戴好胸牌、背上检修工具包后,他便走街串巷、上门入户进行

  • 婚俗涤故更新优良家风润心

    摘要:自2021年9月获批第二批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以来,合肥市包河区围绕“阵地完备、项目精心、氛围浓厚、多方参与”的目标,紧锣密鼓地开展了有领导、有组织、有导向的实验区建设,力争实现婚俗文化涤故更新、融合创

放大 缩小 默认

战火伉俪携手相伴七十载

——宿州市抗美援朝老兵夫妻的传奇人生

   期次:第8137期   

日前,宿州市埇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来到辖区李金玉和张倩夫妇家中,向他们赠送了一块写着“最可爱的人”的牌匾。原来,在埇桥区南关街道,有这样一对抗美援朝老兵夫妇。他们于战火中相识、相知,结成夫妻后,已相守了近70年。

战火中,从战友到朋友

李金玉是山西人,1932 年生,1946 年参军,隶属于60军180师539团卫生队,1950年入朝参战,参加了该部1953 年对敌反击战的前线救护工作;张倩 1935 年生于浙江,1949 年入伍,1951 年 11 月入朝,在 60 军 180 师收容所当护士。

1951 年 4 月,在一场战斗结束后,李金玉因严重烧伤被抬回后方救治。1952年底,经过国内的新兵补充和一年多的整训,齐装满员的部队奉命开赴前线。其间,李金玉曾被派回重庆带新兵,在璧山军分区医训队学习战地救护的张倩,跟着新兵团来到了朝鲜,被补充进了团卫生队。

张倩的医护技术不错。一天,李金玉在查房时遇见了正在为伤员换药的张倩,便主动上前和她打了个招呼。张倩觉得他是军医,在业务上遇到问题便找他请教,一来二往,两人便熟悉了。

1952年3月,张倩被调到师部医院,除战地救护外,她还为伤员们唱歌跳舞,深受大家欢迎。不久,一次去师部学习的机会让李金玉跟张倩有了第二次相逢的机会。

一天下午,李金玉遇到突然晕倒的张倩,对其进行救治后了解到,原来张倩这是第一次为伤员献血,因长期营养不良,身体虚弱,才导致晕倒。于是,晚饭时,李金玉特意找到师部炊事班的老乡,为张倩加了一个鸡蛋补补身子。

在师部,医护人员并肩战斗,工作中互帮互助,生活上相互关心。就这样,李金玉与张倩熟络了起来,从战友变成无话不谈的朋友,渐渐地也暗生情愫。

战争结束后,他们结婚了

战火阻隔了李金玉和张倩两人暂时的联系,却阻不断对彼此的思念。1953 年 9 月部队凯旋,在回国的路上,李金玉恰巧与张倩乘坐同一列火车。多日未见的两人聊了很久,互相分享胜利后的喜悦。久别后的重逢,也让彼此再次燃起心中的爱情之火。

火车从东北一路南下,行至宿县(今宿州市)符离,人在师部的张倩驻扎在宿县农校,而李金玉所在的营部在褚庄集丁寨村附近驻扎,两人相距十多公里路。后来,张倩在战友的催促下,独自到驻地看望李金玉,两人的“爱情长跑”正式开始。

后来,因工作原因,两人也很少能见面。虽然部队时有调动,两人的工作也各有变动,但感情却愈加深厚。那段时间,一封要等很久的信,成为彼此相互鼓励的渴望。

1954 年 6 月,在部队的关心下,李金玉被安排去西安第四军医大学文化预备班学习深造。在来宿县军部办理手续时,李金玉特地看望了在军部任缮写员的张倩,两人的言语间表达了不舍。不久后,张倩转业至宿县县医院,一年后,李金玉转到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学习,两人约定了结婚的日子。

1956 年 2 月 8 日,那是令李金玉和张倩终生难忘的日子。两人相识 5 年后,在军校同学的祝福下,一场简单朴素的婚礼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举行。“当时就买了一点水果糖,拍了张结婚照,婚礼就那么简简单单地完成啦。”李金玉回忆。

“把我们的一生都献给党”

婚后不久,李金玉和张倩两人便都返回了各自的工作学习岗位,开启了长达10年的两地生活。1965年,李金玉转业回到宿县,一家人才终于聚到一起。

李金玉转业回到地方后,先是在宿县二初中(现宿州三中)从事校医工作,后又调至宿县地区精神病医院(现宿州第二人民医院)。当时的精神病医院地处远郊,每每遇上阴雨天气,李金玉上下班都十分困难。时任宿县地区人民医院传染病房护士长的张倩,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为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她便向医院提出了调动申请。

1971 年,张倩携儿女将家搬到李金玉的单位,两人并肩工作,一干就是 20 多年,直到离退休。无论是门诊还是病房,李金玉和张倩从不喊苦,更不怕累,任劳任怨。部队培养的良好作风也延续到工作上,他们成为医院的模范夫妇,获得周围同事、病人家属的称赞。

虽然已经离休多年,但如今耄耋之年的夫妻俩,仍不忘初心,孜孜不倦地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发光发热,多次受邀为社区群众、机关党员和武警战士讲述自己在战场上的亲身经历。

“我们俩认识 70 年了,我们相互扶持,将部队的优良作风带到工作岗位、教育子女、社区宣讲中,让身边人感受到那个时代的不易。”李金玉感慨,“把我们的一生都献给党,只为 70 年前战火中的那个约定。希望青年人能够牢记,虽生逢盛世,也要肩负时代重任,做一个‘最可爱的人’。”

(任海怡 曹杰 文/图)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4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