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9 日一大早,吕红明像往常一样,赶到天长市秦栏镇新华社区的朝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装配车间上班。“厂子离家只有里把路,实行计件工资制,咱技术好手脚快,每月都能挣 5000 多元,还不耽误种庄稼、照顾家里老小,已经很满足了。”吕师傅开心地告诉笔者。
天长市通过打造覆盖乡村的“乡村振 兴 车 间 ”就 业 磁场,全市目前近 13.5万人在“家门口”就业,让乡村群众充分享 受 到 了 在“ 家 门口”就业的幸福感。
该市着力推动就业服务向乡村一线延伸,创新推出多个乡村就业“就在天长”服务载体。先后建起“天长市企业用工信息交流群”“天长市促进就业工作服务群”“天长市村企劳务协作对接群”等,实现“人找岗”与“ 岗 找 人 ”无 缝 对接。该市倾心打造村(社区)“家门口就业圈”,在全市16个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和条件成熟的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建成100 多个人力资源服务小组,采取建立劳动力信息台账、发布招工信息等服务方式,促进人力资源项目签约。据了解,今年已有 4850 名乡村劳动力通过基层人力资源服务小组,在 16 个镇、街道工业园区的100多家企业和分布在各村、社区的200多个乡村振兴车间实现了“家门口”就近就业。
“我市明确帮扶措施和帮扶目标,创造条件开发公益性岗位援助乡村就业困难人员。”天长市人社局就业服务部门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天长市相关部门、镇(街道)联动协作,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设立乡村公益性岗位 382 个,安排乡村有劳动能力的就业困难劳动者上岗就业;设立扶贫公益性岗位 74 个,侧重安排年龄偏大、残疾人等生活困难人群就业。这部分就业者在“家门口”主要从事治安协管、护林保绿、环境保护、巡河护路等公益性工作。与此同时,该市人社局联系相关重点企业帮助 284 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托底安置100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家门口’就业不仅托起了群众的幸福,还解决了企业‘用工难’的问题。”天长市人社局局长房曰林介绍,该市的安徽新利清洁用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劳动力密集型大型企业,公司负责人、天长市人大代表蔡丰富仅在家乡万寿镇多个村、社区就开办了3个乡村振兴车间和4个便民加工点。“在这里上班的 700 多个工人,90%来自周边乡村。我们公司还在仁和集镇、石梁镇、广陵街道等镇、街道设立5个乡村振兴车间,实行不限年龄、不限工时、计件工资方式,一来解决了企业用工难,二来让乡村群众灵活就业,务工务农顾家三不误,多劳多得增加收入。”蔡丰富说。(钱伟 徐金荣 胡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