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风骀荡,蜀山正百花绽放;风帆高挂,蜀山正行稳致远。近年来,合肥市蜀山区全区上下紧扣“魅力蜀山、首创之区”建设目标,同向同行,只争朝夕、苦干实干,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综合实力稳步攀升。2022年以全省第一、全国第 14 位入围赛迪百强区,蜀山区绘就出高质量发展的美丽新画卷。
在这样充满挑战和希望的新发展阶段,蜀山区财政局应大势而动,立足财政职能,为蜀山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财政担当。近年来,在省、市财政业务部门关心指导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蜀山区财政局坚持党建引领,聚焦支持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深化重点领域改革、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将“以政领财、以财辅政,政令财行、财随政走”融入财政工作全过程全方位,不断提升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效能。“十三五”时期,全区一般公共预算从 19.53 亿元增至 34.04 亿元,年均增长 11%。蜀山区财政局先后荣获合肥市五一劳动奖状、高质量发展贡献奖先进集体、抗击新冠疫情突出贡献集体等荣誉。蜀山区先后斩获全国民生示范工程、全国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区)、百强政府采购县市区”等荣誉。2021、2022 年连续两年作为全省唯一城区代表获评“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城区)”,并荣获财政部 7000 万元资金奖补。日前,又荣获全省财政系统先进集体表彰。蜀山区财政局坚持把政治担当和大局意识放在首位,以实干实绩实效奋力书写出服务蜀山高质量发展的完美财政“答卷”。
为党理财,开源节流拨好“金算盘”
蜀山区财政局坚持以党建引领为党理财,紧紧围绕财政“支撑更加有力、绩效更加凸显、运行更加稳健”目标,精打细算做好财政工作,主动服务于蜀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
建机制,构筑财政管理工作格局。净化了全区公共资源交易生态,全国率先制定网上商城运营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实现招投标、网上竞价、网上商城采购等全流程电子化。规范预算绩效管理,实现“事前评估、目标管理、运行监控、绩效评价、结果运用”五个全覆盖,连续 4 年获市级通报表彰。优化镇街财政体制改革,有效提升镇街财政保障水平。推进预算管理规范一体化系统建设,2022 年实现运用一体化系统编制和执行年度预算业务,有效打通预算管理“肠梗阻”。深化国企改革健全监管制度,建立三级国资监管体系,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党建与公司治理融合,深化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建设。制定《合肥市蜀山区区属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暂行办法》,分类考核,分类监管。
防风险,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成立区防范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领导小组,出台管理办法,制定应急处置预案,配套制定《蜀山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操作指南》,提升政府债务风险监管水平。全区法定债务率指标长期维持在低水平运行,付息支出率远低于警戒线。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2022 年注资 1300 万元进入信贷引导风险补偿资金池,专项用于补偿或代偿民营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全区普惠性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 0.98%,贷款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求实效,盘活闲置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坚持厉行节约过紧日子,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开展低效闲置资产清查,2022年共清理应收款项6423万元。建立公物仓,出台《公物仓管理暂行办法》,实现“闲的能调,坏的能修,物尽其用,集中共享”,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将全区分散在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集中管理、分类运作。探索多元运营,对划转来的百帮产业园投资约3.4亿元进行改造提升,打造为科里科气新智造产业园,为初创型企业、成长型企业提供孵化、加速空间,提供全周期的运营服务。
为政施财,真金白银助企发展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培育市场主体,鼓励、扶持和引导企业发展壮大,蜀山区积极制定落实各项政策,拿出真金白银助力企业发展,既为企业纾困解难,又给企业加油鼓劲,努力向企业交出一份重信守诺、真心帮助的满意答卷。
精准施策激活力。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2022年全区留抵退税超 11 亿元,有效增加企业现金流,缓解企业经营压力。拨付各级助企惠企资金 3.5 亿元,其中区级资金 9133 万元。简化兑付流程,开通“高速通道”,落实“免申即享”,助企发展。为应对新冠疫情,助企纾困解难,2022 年减免房租1654 户 1.35 亿元。2023 年一季度,蜀山区市场主体新增 11032 户,总量达 到 243567 户 ,同 比 增 长11.8%,总量继续领跑全市,位居第一。2022 年全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 业 552 户 ,同比增长 60%;入库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827 户,数量位居市四城区第一。
金融助力优环境。出台《蜀山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蜀山区金融支持自主创新十条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政策奖补激励措施,创新打造“两库一平台”服务机制,真金白银优化金融资源投放和引进产业资源,企业融资成本持续降低。“战新贷”“科创贷”“科技贷”等产品实际贷款利率降至 2.5%,保费降至 0.5%,为全市最低。全区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 549 亿元,同比增长 78.87%,贷款平均利率同比下降 11.44%;不良贷款率 0.98%,贷款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推进科创新战略。支持推进“全域科创”战略,推进“科大硅谷”蜀山园建设,助力科技型企业步入发展快车道。支持发行 5 亿元规模创新创业公司债券,设立创新创业母基金,助力建立健全多层次产业基金体系。支持推出“科大硅谷人才贷”“科创专利贷”“科技贷”等多种科技信贷和金融产品,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肥片区蜀山区块建设,助力“科大硅谷”“中国环境谷”建设。截至目前,已促成科创企业贷款超过 3 亿元。
优产业升级调结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支持突破产业瓶颈,推动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6 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8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7家,省级服务型示范企业(平台)5家。推动产品迭代升级。支持运用新技术、新生产模式对传统产品升级换代,2021年以来,辖区企业获批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7项,分别在大气监测、新材料、智能立体停车等领域填补了国内空白。
为民用财,民生答卷写满“幸福”
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花钱花在裉节儿上。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如何分好这块“财政蛋糕”,蜀山区财政局坚持既要公开透明,也要公平合理,还要花出实效的原则,确保每一笔财政资金都用在“刀刃”上。
如果说亮眼的经济“成绩单”,展现了一座城市的澎湃活力,那么,暖心的民生答卷,就折射着高质量发展的成色。
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将民生工作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进10项暖民心行动。2022年,全区新开发公益性岗位1265个,投入运营老年食堂(助餐点)71个,新增公办园学位数2070个,新增公共停车泊位数1613个,城乡医疗救助1.76万人次,10项暖民心工程拨付资金1.88亿元,资金拨付率100%。累计发放稳岗就业补贴、低保失业补助、创业担保贷款等超 1 亿元,居民养老保险人均缴费水平提升12.4%。
下好乡村振兴“先手棋”。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2 年,农林水支出 8557 万元,同比正增长 9.41%。土地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指标达 16.4%,超额完成指标任务。普惠型农户生产经营性贷款 29 亿元,较 2021年增长 196%。落实普惠金融发展中央直达奖补资金 3000 万元,区级配套资金 3186 万元。2022 年安排帮扶资金 1900 万元,同比增长 5%。
提升文教卫水平。2022 年,建设中小学及幼儿园 16所,新增中小学学位5150个、公办园学位2070个,引进优秀应届高校毕业生50名、招聘教师270名。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质量,新改扩建 3 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新建56个全民健身工程,新增“徽帮裁缝”等5项省级非遗。拨付2 亿元用于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
“发展为民,发展惠民”在“ 首 创 之 区 ”愈 成 体系。如今,行走在蜀山大地,群众脸上幸福的笑容越来 越 多 。学校、医院、道路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项目,成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为财育才,锻造队伍当好“排头兵”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财政人才队伍的素质建设,直接关系到财政工作的质量和财政改革的成败,高素质的财政人才无疑是财政工作攻坚突破的中坚力量。蜀山区财政局牢固树立为民理财理念,立足财政职能职责,细化工作措施,明确目标任务,多措并举,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发现人才、培育人才、凝聚人才、造就人才的体制机制,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为民、务实、清廉的财政队伍。
党建引领正航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忠、专、实、勤、正、廉”六字要求,着眼于新形势下财政改革发展需要,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忠诚可靠、坚持事业为上、矢志爱国奋斗、勇于创新拼搏、工作业绩突出的优秀财政人才队伍。班子成员带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干部职工廉政教育,形成财政系统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近年来,累计开展专题讲座 8 场,每年开展警示、廉政等集中教育十余次,筑牢了思想防线。
培训锻炼筑根基。围绕提升财政系统人才队伍政治素养、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开展分类培训,打造精品教育培训班次和课程。每年组织全区财务人员及报账员培训、部门预决算编制工作培训、村会计分账核算和政府采购培训等,受益人员达近千人次。疫情期间,创新开展线上“云培训”12次,做到培训全覆盖。目前,全区逐步形成一支老中青结合,会算账、能理财、懂管理、守纪律的财务人员队伍,为全区财务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激励机制管长远。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把“选种育苗”和“田间管理”结合起来,根据人才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廉洁自律等方面情况,建立人才成长档案,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绩效评价体系。突出政治标准,注重在应对风险挑战、处理复杂矛盾、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识别人才。近几年以来,区财政系统共提拔交流使用干部13名,为财政系统选拔优秀人才,推进财政事业蒸蒸日上。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立于时代风口,蜀山区正迸发出强劲的发展动力,蜀山区财政人也必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严实的作风,瞄准“新定位”,冲刺“新速度”,实现“新跨越”,为蜀山区高质量发展再谱新篇章!(黄潇 李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