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1902 次有旅客需要轮椅。”10 月 16 日 13 时,在阜阳西站“颍州情”雷锋服务站内,电话铃声、对讲机对话声此起彼伏,客运员张梦夏一边解答问询,一边把旅客重点信息记在随身卡片上,时刻提醒自己。
2021 年 7 月,张梦夏离开工作 15 年的售票员岗位,转岗到阜阳西站“颍州情”雷锋服务站。面对新环境,她以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学习提升自己,2022 年受到表扬工单和感谢信 30 余封、锦旗 4 面,也曾因帮旅客找回丢失的大额现金、照顾走失双胞胎姐妹等事迹被媒体广泛报道,成为车站众所周知的“服务明星”。
“以前售票,不仅人多,更是需数次解释提醒,水都顾不上喝一口。”经历过多年阜阳百万农民工春运潮场面的张梦夏,练就了敬业耐心、吃苦奉献性格。面对旅客咨询候车位置、改签退票、打印凭证、公交线路等疑难问题,她总是耐心地解释明白、引导服务。深知旅客出行不易,如何更好地服务新式出行体验,转岗以来,张梦夏努力转变思路和方向。她细心观察旅客状况,遇见不知所措的务工人员,主动上前提供帮助;面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等重点帮扶对象,她熟练地上前帮助推轮椅、搀扶。为了更好地服务旅客,她还自学了简单手语和英语。面对本地旅客,她会用旅客熟悉的方言乡音与旅客交流,一下子就拉近了距离。
2022 年 9 月 16 日下午,车站落客平台,一辆小轿车将行走在斑马线上的旅客刘女士撞倒在地,行李洒落一地。这时,张梦夏刚将 G1955 次列车的一位重点旅客送出站,正准备进站返回工作岗位,她毫不犹豫,一边拨打 120,一边跑向刘女士,此时刘女士几近昏迷,“女士,女士,可以听到我说话吗?身体感觉怎么样?”张梦夏双膝跪地,一边急切地呼喊着,一边轻拍着躺在地上的女子。
在一遍遍呼唤声中,刘女士慢慢恢复意识。“能听到我说话吗?可以的话,你眨眨眼睛!”刘女士眼睛微微一眨,被细心的张梦夏敏锐地捕捉到,“你手机是指纹解锁吗?我需要给谁打电话?”“老…老…李……”从刘女士微弱的声音中,张梦夏获取了有效信息,成功与其家人取得联系。随后,120 救护车赶到,张梦夏和医务人员一起将她抬上担架,并仔细交接她的随身物品和家属的联系方式。一个月后,一面写有“舍己救人、见义勇为”的锦旗,送到“颍州情”雷锋服务站,“多亏你及时出手相救,不然后果不堪设想,真的太感谢了!”刘女士拉着张梦夏的手,不住地道谢。
“雷锋服务站就是要发扬好雷锋精神,服务好父老乡亲。”谈及获得的荣誉以及旅客的肯定,张梦夏认为这都是平时应该做的小事,她没想到小小举动竟然获得如此高评价,此刻,她觉得做的一切工作都是值得的。
“颍州情”雷锋服务站的工作内容包括旅客出行需求的问询、求助、服务和突发情况应急处理。张梦夏平均每天都要解答旅客咨询 1000 余次、处理旅客遗失物品 50 余次、帮扶重点旅客 20 余人。
车站内,张梦夏搀扶盲人旅客,一边拎着笨重行李,一边提醒旅客注意周边障碍物,小心翼翼地避开排着长队人群缓慢前行。
“普通人进出站需要 5 分钟,他们要用上 15 分钟甚至更久,所以我要更加细心细致地安排盲人的走行路线,让他们的出行之路更安心、更温暖。”她说道。
正如之前一封感谢信上对张梦夏的评价一样:“就是亲生女儿也只能做到像她这样。”送完旅客,她再次返回雷锋服务站,投入新的忙碌。
(张续亮 本报记者 余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