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3-10-19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摘要:在亳州市谯城区城父镇刘楼村,农民抓住晴好天气晾晒收获的玉米。刘勤利/摄

  • 摘要:10月16日,歙县农技推广中心组织全县种粮大户和农技人员观摩省级粮油精耕细作、水稻实收测产、机收减损暨种养循环堆肥还田活动,60多名种粮大户观摩体验390亩的水稻机收过程。吴建平/摄

  • 摘要:国庆期间,安庆市岳西县当地的高山水稻成熟了,天堂镇东山社区村民们抢抓农时进行人工收割,确保颗粒归仓。吴均奇/摄

  • 摘要:眼下,正是亳州市秋种关键时期,当地农民们抢抓有利时机,全面开展小麦播种工作,田间地头呈现一派繁忙景象。刘勤利/摄

  • 摘要:在长丰县的一处水稻育秧工厂,水稻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育苗大棚内查看并记录育苗情况。据介绍,这是徽两优985的种子培育出的秧苗,根系发达,抗倒性好,矮杆多穗,产量高,米质好,一般亩产可达1400斤,高产可

  • 摘要: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眼下,正值秋种关键时期,在阜阳市颍东区冉庙乡赵集村,农技人员正在向农民传授小麦播种技术。宿飞/摄

  • 摘要:近期六安市的一所学校把劳动教育课堂搬到田间,组织小学生进行农事体验,孩子们第一次体验刨花生,在田间感受到丰收的喜悦。田凯平/摄

  • 摘要:在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现场,阜阳市第一小学的学生们正接受节约粮食教育。王彪/摄

  • 摘要:阜阳市颍东区冉庙乡一馒头作坊内,馒头师傅董合民捧着刚出锅的热馒头,满脸喜悦。宿飞/摄

  • 摘要:水稻成熟期,稻穗上的谷粒慢慢变饱满,叶片和稻穗都会慢慢变成金黄色,成熟的米粒千粒重约25克。被压弯了腰的水稻,每一穗都是珍贵的粮食。任俊涛/摄

  • 大国粮仓喜丰收“皖”中装满优质粮

    摘要:编者按: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14亿多人每天一张嘴就要消耗70万吨粮食、9.8万吨油、192万吨菜和23万吨肉,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头等大事。粮食,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国家

放大 缩小 默认
   期次:第8186期   

10 月 16 日,歙县农技推广中心组织全县种粮大户和农技人员观摩省级粮油精耕细作、水稻实收测产、机收减损暨种养循环堆肥还田活动,60 多名种粮大户观摩体验390亩的水稻机收过程。

吴建平/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