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1 月 7 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3 年前三季度,我省光伏制造业实现营收 2101.9 亿元,同比增长 79%,已超过 2022 年全年规模;锂离子电池行业实现营收 743 亿元,同比增长 53.3%。全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产业规模快速壮大。2019-2022 年,全省光伏制造业年营业收入分别实现 406.6 亿元、648亿元、882.8亿元和1954.9亿元,年均增长超60%,2022 年营业收入规模位居全国第四位;锂离子电池行业 2022 年实现营业收入 878.9 亿元,同比增长166.3%。
重点环节优势凸显。近年来,我省依托石英砂资源优势和出口较为便利的区位优势,培育了光伏玻璃、电池片、组件、逆变器等产业链优势环节。2022 年,全省光伏玻璃产量达 826万吨,占全国比重达 51.4%;全省光伏电池片产能 约 48GW,产 量 超 28GW,占 全 国 比 重 约8.6%;光伏组件产能约 97GW,产量约 66GW,占全国比重约 22.5%;光伏逆变器出货量达83GW,占全球 30%左右,位居全球前列。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光伏电池、组件产量分别实现51GW、79GW,占全国比重由 2022 年底的 8.6%和22.5%分别上升到14.1%和24.1%。
市场主体加速集聚。近年来,我省大力招引全球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领域龙头企业,全球出货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中,已有 7 家光伏玻璃企业、4 家光伏电池片企业、5 家光伏组件企业、2 家光伏逆变器企业、1 家储能电池企业和1 家储能系统集成企业在我省布局发展。同时,阳光电源、国轩高科、华晟新能源等一批本土企业加速成长,全省现有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9 家,上市企业4家。
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依托阳光电源、国轩高科、华晟新能源等行业龙头企业和中国科大、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全球首台 35kV 中压直挂光伏逆变器、全球最高功率异质结组件、全球最高效率大面积单结钙钛矿电池、超低成本新型固态电池电解质等一大批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领域的创新成果先后在我省诞生。截至 2022 年底,我省在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领域已有国家级创新平台5个、高新技术企业107家。
为进一步推动全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省委、省政府成立高规格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出台了《关于强化创新引领推动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到 2025 年,力争全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超 5000 亿元;到 2027年,力争营业收入超 7500 亿元,培育 1-2 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成为我省重要支柱产业。围绕这一目标,我省要重点组织实施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锻长补短、产业层级提升、产业生态优化、海外市场拓展、应用牵引场景示范、规范有序发展等七项行动。(本报记者 刘艳玲)